乐都区统计局
( 二O一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2014年,面对全国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需求持续走弱的不利局面,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省“三区战略”和海东“五个发展定位”及年度目标任务,以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促和谐为重心,积极作为,强化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
人口与就业:年末全区共有94164户、293825人(其中常住人口268853人,比上年末增加2065人)。乡村61526户、238187人,非农户为32638户、55638人。
户籍改革后,农转非人口73798人,全区城镇人口达到129436人,人口城镇化率为40.9%。
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50192人;女性人口143633人,男女性别比为105:100。
按民族构成分,汉族人口251078人,占总人口的85.5%,藏族等少数名族人口为42784人,占总人口的14.5%。其中藏族19744人,回族5469人,土族9593人,蒙古族7556人,撒拉族59人、满族170人,壮族、东乡族、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共193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64‰,比上年增加3.7个百分点,死亡率为5.21‰,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3‰。
经济总量: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75486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人均生产总值28187元,同比增长12.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344万元,增长5.1%,对GDP的贡献率为2.9 %,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68644万元,增长21.3%,对GDP的贡献率为51.2 %,拉动GDP增长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72883万元,增长11.5%,对GDP的贡献率为45.9%,拉动GDP增长7.0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比重为15.0:48.8:36.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3 %,其中食品上涨3.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5%,商品零售价格累计上涨1.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9%,新建住房销售价格上涨5.4%,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9%。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
|
同期100
|
居民消费价格
|
102.3
|
食品
|
103.1
|
烟酒
|
95.8
|
衣着
|
102.5
|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
|
101.3
|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104.7
|
交通通讯
|
99.4
|
教育文化及娱乐
|
101.5
|
居住
|
103.2
|
年末全区就业人员26779人,比上年末增加1594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总数1860人,比上年增加32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9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4%,比上年同期下降0.24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劳动力总数140307人,转移剩余劳动力10.49万人(次),其中就地转移3.34万人,省内跨地区转移4.06万元,省外转移3.0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59亿元,同比增长7.1%。
二、农业
2014年,全区气候、降雨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雨水比较充足,土壤墒情好于上年,农作物出苗较齐,长势普遍良好;年内没有出现大的自然灾害。虽局部地区有一些小的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但未造成大的影响,全区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
种植业:全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37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0.45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万亩,比上年增加4万亩。粮食作物中小麦播种面积 2.4万亩,增加0.07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48万亩,增加1.4万亩;其他谷物(主要是青稞)播种面积0.47万亩;豆类播种面积2.15万亩,增加2.07万亩;马铃薯播种面积 18.51万亩,与上年持平;油料5万亩,与上年持平,全年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7.81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4%。其中蔬菜播种面积10万亩,比上年减少4万亩,三大优势品牌蔬菜乐都长辣椒、乐都紫皮大蒜、乐都地膜洋芋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482.4亩、13064亩、30002亩。年内新建拱棚800栋,新建1000栋日光节能温室。
全年粮食产量25.45万吨,其中洋芋产量24万吨(不折量产量),比上年下降1.98%;油料产量0.8万吨,比上年增长14.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6.03万吨,比上年下降19.3%。
年末,全区建成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1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64家,吸纳会员3.9万多人,带动农户3.2万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家,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家庭农场81家,家庭牧场57家。
年内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5150亩,比上年新增117亩,累计流转面积达10.15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51万亩。
全年完成种植业总产值122007万元,同比增长4.7%,实现增加值73006万元,同比增长4.7%。
畜牧业:全年各类牲畜饲养量195.47万头(只),增长2.6%。各类牲畜存栏83.78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11.9%;草食畜出栏11.7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9.8%。
至目前,全区规模养殖户达到6223户,比上年增加42户。省级畜禽规模养殖场累计达到66家,比上年新增36家,其中通过省级认定的规模养殖场达22家。
2014年各类牲畜饲养量及出栏情况【万头(只)、%】
项 目
|
年末
存栏
|
同比
增长%
|
年内
出栏
|
同比
增长%
|
饲养
量
|
同比
增长%
|
合计
|
83.78
|
11.9
|
93.28
|
3.7
|
195.47
|
2.6
|
一、草食畜
|
22.79
|
52.3
|
11.72
|
9.8
|
40.16
|
3.9
|
牛
|
3.49
|
3.9
|
0.79
|
11.3
|
5.50
|
2.6
|
马驴骡等
|
1.75
|
持平
|
0.14
|
持平
|
2.01
|
持平
|
羊
|
17.55
|
78.0
|
10.79
|
9.9
|
32.65
|
4.3
|
二、猪
|
18.86
|
持平
|
26.95
|
8.4
|
55.73
|
3.2
|
三、家禽
|
40.59
|
2.8
|
51.23
|
0.3
|
93.42
|
1.4
|
四、兔
|
1.54
|
持平
|
3.38
|
持平
|
6.16
|
9.2
|
2014年主要畜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
本期产量
|
上年同期产量(吨)
|
比上年增长(%)
|
各类畜产品产量
|
33729
|
34454
|
-2.1
|
肉类
|
23725
|
23832
|
-0.4
|
猪肉
|
20022
|
19870
|
0.8
|
牛肉
|
1010
|
1280
|
-21.1
|
羊肉
|
1687
|
1680
|
持平
|
禽肉
|
821
|
817
|
0.5
|
兔肉等其他肉
|
185
|
185
|
持平
|
牛奶
|
4820
|
4816
|
持平
|
羊毛
|
124
|
751
|
-83.5
|
禽蛋
|
5060
|
5055
|
持平
|
完成畜牧业产值61025万元,同比增长6.5%,实现增加值36862万元,同比增长6.7%。
林业:
全年完成营造林65694亩。其中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1500亩; “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12000亩;财政造林补贴试点项目造林20000亩;公益林造林17225亩,完成核桃经济林建设5100亩;大果樱桃3500亩;杂果经济林建设14639亩;树下经济林建设2000亩;完成义务植树199万株;完成小渊基金项目造林1000亩。
全年59处苗圃共新培育各种苗木共计60亩,销售、移植、出圃苗木11万多株。
截止目前共完成土地及项目征用土地面积9164.17亩,涉及碾伯镇、高店镇、雨润镇、高庙镇、瞿昙镇、洪水镇、寿乐镇等6镇的54个行政村,涉及2016户。
完成林业产值3068万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增加值1886万元,同比增长4.6%。
渔业: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21吨,比上年增加15吨,渔业总产值142万元,同比增长14.4%,增加值81.7万元,同比增长0.1%。
农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2780万元,同比增长0.8%,增加值1499万元,下降8.3%。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89022万元,同比增长5.3%,完成农业增加值113334万元,同比增长5.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4年,我区现生产的规模以上企业22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46763万元,同比增长1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787261万元,同比增长13.1%;规模以下的工业企业完成159502万元,同比增长13.1%。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3172万元,增长速度达到17.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213726万元,增长速度达到17.3%;规模以下企业完成49446万元,增长速度达到18.0%;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3.6%,同比增长1.2%。
2014年1-12月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同比增长(%)
|
水泥
|
万吨
|
569.79
|
5.8
|
硅酸盐水泥熟料
|
万吨
|
303.60
|
21.4
|
铁合金
|
万吨
|
44.37
|
-4.7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74.72
|
339.0
|
平板玻璃
|
万重量箱
|
801.46
|
18.4
|
碳化硅
|
万吨
|
5.38
|
32.2
|
石墨及碳素制品
|
万吨
|
5.74
|
13.4
|
砖
|
万块
|
270238
|
持平
|
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
黄金
|
万台
|
4.99
|
32.4
|
塑料制品
|
吨
|
354
|
8.3
|
全区具有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15个,全年创造建筑业增加值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33.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累计完成区属固定资产投资1091700万元,同比增长27.4%。从投资产业看,一产完成投资是186314万元,同比增长3.3%,二产完成投资148184万元(全部为工业投资),同比下降33.5%,
三产完成投资757202万元,同比增长67.0%。
分投资资金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投资747395万元,同比增长70.2%;民间投资344305万元,同比下降17.5%。
从投资三大项目来看,全年全区施工项目共有287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61个,完成投资87.61亿元,比上年增长37.9%;房地产开发企业25家,房地产开发项目26个,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与投资96180万元,同比增长5.9%。农户投资119400万元,同比下降8.7%。
全年全区累计房屋施工面积161.35万平方米,增长61.8%,其中住宅面积126.70万平方米,增长42.6%;累计房屋竣工面积9.50万平方米,增长1.6%,其中住宅面积8.76万平方米,增长34.3%;累计商品房销售面积21.57万平方米,增长2.9%,其中住宅21.18万平方米,增长1.2%。
全年完成招商引资33亿元,同比增长 32.0%。
2010-2014年全区招商引资内外到位资金情况表
年度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投资额(亿元)
|
7.30
|
9.18
|
9.20
|
25.0
|
33
|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845万元,同比增长13.5%。分城乡看,城镇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845万元,同比增长15.3%;乡村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00万元,同比增长10.2%。
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业收入额33007万元,增长9.3%;商品零售额92494万元,增长14.7%;餐饮收入额18313万元,增长15.1%,;住宿业完成283.6万元,增长26.0%。
六、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区完成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448万元,同口径比增长16.5%。其中税收收入18008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6.8%,非税收收入5440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3.2%。
全年全区完成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77696万元,比上年增长22.0%,完成年度预算的99.7%。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35343万元,比年初增加202260万元,增长27.6%。其中单位存款余额376762万元;个人存款余额541105万元;财政性存款余额7702万元。
各项贷款余额472797万元,比年初增加102704万元,同比增长27.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7464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50341万。
存贷比50.5%,比年初增加0.06个百分点。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区年末有民用汽车4737辆,同比增加130辆,其中货用汽车4077 辆,同比增加140辆,客用汽车660辆,同比减少10辆。全年客运量1229万人次,同比增长6%,客运周转量达到4301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4%;货用量1140万吨,同比增长16%,货物周转量达到16822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6%。公路客货运输总周转量17252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6%。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04.43万元、同比增长12%。电信业务总量4162万元,增长11.7%。其中电信公司业务量4162万元,增长11.7%,移动业务量4612万元,增长9.5%,联通业务量3495万元,增长12.9%。
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0868户,同比下降7.9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61692户,同比增长6.3%,有线宽带用户达到15917户,同比增长70.9%。
全区有旅游公司3家,各类旅游经营企业153家,其中招待所及宾馆33家(其中星级宾馆4家),旅行社6家,A级旅游景区2处,休闲娱乐茶园及“农家乐”109家(其中星级农家乐35家),从业服务人员1620人,全年全区接待省内外游客11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7%,实现旅游总收入2.34亿元,增长39.0%。
八、人民生活和就业保障
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年全区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22451元,增长12.6%,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9887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717元,增长6.3%;人均经营净收入2874元,增长58.2%;人均财产净收入17元,增长98.8%;人均转移净收入入3843元,增长15. 5%。
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399元,增长13.6%。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947元,增长46.7%;人均经营净收入1657元,下降21.1%;人均财产净收入170元,增长30.2%;人均转移净收入1625元,增长2.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801元,增长4.8%。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839元,增长8.0%。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2.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6平方米,增长4.7%。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35.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5平方米,增长22.3%。
年末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217523人,同比增加2252人,新农合参保率99.9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717人,同比增加3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771人,同比增加867人。年末参加生育保险人数8648人,同比增加4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7529人,其中:农民工6360人,同比增加903人。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加人数为139716人,比上年增加889人,参保率94%,享受待遇人数33663人。失业保险参加为人数10808人,比上年增加3234人。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3445户、8305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牧民14470户、24282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191人,救助城市流浪及“三无”人员229人/次。
年末全区农村贫困人口有10561户35737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4.9%,当年净稳定脱贫人口3804户14100人。
九、教育、卫生和文化体育
2014年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为100%,学前两年幼儿入园率为97.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5.1%;初中入学率100%,高中毛入学率92.3%。
目前,全区共有学校46所(辖152个教学点),其中,完全小学3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初中3所,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有幼儿园、早教点169所。有中小学生及学前幼儿46883人,其中小学生17784人,初中生9592人,高中生7191人,职校生4757人,特教生29人,学前幼儿7530人,总计中寄宿生14617人,少数民族学生7522人,教职工3191名。
2014年参加高考人数2322人,比上年增加139人,上线人数2322人,上线率达到100%,比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本科上线人数(含重点)1752人,上线率为75.5%,比上年降低3.4个百分点。其中重点上线人数达750人,上线率为32.3%,比上年降低2.2个百分点。
2014年全区教育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单位:所、人
|
学校数
|
毕业生数
|
在校学生
|
教职工数
|
总数
|
女生
|
寄宿生
|
少数民族
|
总数
|
专任
|
合计
|
215
|
12432
|
46883
|
23248
|
14617
|
7522
|
3191
|
2942
|
普通中学
|
1
|
266
|
1065
|
569
|
719
|
196
|
448
|
430
|
高中
|
2
|
2117
|
6126
|
3116
|
2622
|
1013
|
131
|
122
|
初中
|
10
|
2820
|
9592
|
4757
|
4098
|
1828
|
770
|
753
|
职业中学
|
1
|
1081
|
4757
|
2526
|
3805
|
58
|
89
|
82
|
特殊
|
1
|
6
|
29
|
13
|
29
|
8
|
7
|
4
|
小学
|
31
|
3170
|
17784
|
8638
|
3344
|
3135
|
1354
|
1350
|
幼儿园(含走教点)
|
169
|
2972
|
7530
|
3629
|
0
|
1284
|
392
|
201
|
年末全区有图书馆1个,藏书10万册;文物管理所2所,管藏文物 36322 件;广播电视台转播台5个,“村村通”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9800个,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46946套,调频广播转播台10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5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69%;电视网络公司1个,有线电视达到22100户。
年末,全区村354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有线电视和公路,通电话村347个,其中通宽带村33个,自来水和管道输送水受益村347个,农村集市贸易市场21个。
年末全区拥有各级医疗卫生单位450个,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区级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21个,村级卫生室359个,个体诊所40个,比上年增加1个,民营医院7个,比上年增加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床位数1623张,比上年增加216张,卫生部门全部从业人员1632人,比上年增加3人。全年农村产妇住院分娩率99.8%,婴幼儿死亡率10.7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98‰。
十、资源和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平均气温8.9℃,比历年平均值偏高1.1℃,年总降水量354.3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少26.8%,全年日照时数为2153.2小时,日照百分率49%。全年年平均地温11.6℃,全年无霜期201天。
至2014年年末,全区水资源总量达到4.03亿立方米,共有大中型水库7座,其中百万方水库4座,十万方以上水库3座,涝池13座,总库容1984.38万立方米。共建饮水工程237条,其中万亩以上渠道2条,千亩以上16条,千亩以下219条。农村供水水源162处,主管道1670公里,分散式供水井3265眼,集雨水窖9263眼,覆盖全区南北二山。
全年全区刑事案件立案数454起,同比增长26.1%;治安案件702起,同比上升87.7%;全年全区交通事故事件906起,同比上升26.4%。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3人,同比下降31.5%。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区域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从2012年起由户籍人口改为常住人口。
[4]2014年耕地面积因为省市报表不做此项调查仍然沿用2013年调查数据。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登记失业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和社会保险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物价、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乐都调查队;公路通车里程、公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来自交通局;电信业务量、移动电话用户数、固定电话用户等数据来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邮政业务量来自邮政局;旅游数据来自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乐都支行;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局;气象数据来自气象局;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图书、广播、电视数据来自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卫生事业数据来自卫生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于社保局;低保数据来自民政局;水资源数据来自水利局;社会治安数据来自于公安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