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对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开展复查检测》的通知,我区从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对2016-2017学年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学校43所,其中小学31所,初级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完全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其中小学学生15916人,小学专任教师1114人;初中学生9779人,初中
专任教师775人。
二、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主要指标达标情况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按照《青海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规定的八项指标,对照省级办学标准逐校逐项进行了自查自评。结果详见下表: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小学)
|
序号
|
学校
名称
|
生均教学辅助用房面积(2㎡)
|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3.5㎡)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330元)
|
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5台)
|
生均图书册数(20册)
|
师生比
1:19.5
|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0.04
|
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0.02
|
该校综合评估是否达到标准
|
L1
|
L2
|
L3
|
L4
|
L5
|
L6
|
L7
|
L8
|
L9
|
1
|
下营藏族乡中心学校
|
6.6
|
9.7
|
768.0
|
16
|
24
|
1:10.8
|
0.088
|
0.046
|
达标
|
2
|
城台乡中心学校
|
4.6
|
9.1
|
425.0
|
20
|
25.8
|
1:8.8
|
0.089
|
0.071
|
达标
|
3
|
峰堆乡中心学校
|
4.6
|
11.4
|
1051.7
|
14
|
32.7
|
1:10.4
|
0.091
|
0.063
|
达标
|
4
|
瞿昙镇磨台中心学校
|
3.9
|
4.1
|
847.6
|
9
|
20.4
|
1:18.3
|
0.055
|
0.036
|
达标
|
5
|
瞿昙镇中庄中心学校
|
7.0
|
5.3
|
807.6
|
13
|
23.9
|
1:16.8
|
0.05
|
0.038
|
达标
|
6
|
蒲台赵家庄中心学校
|
8.6
|
7.0
|
742.8
|
26
|
25.7
|
1:7.8
|
0.088
|
0.088
|
达标
|
7
|
蒲台乡山桃中心学校
|
5.4
|
10.2
|
984.0
|
19
|
21.9
|
1:11.6
|
0.087
|
0.048
|
达标
|
8
|
中坝藏族乡中心学校
|
13.3
|
9.7
|
1092.4
|
14
|
35.8
|
1:14
|
0.071
|
0.038
|
达标
|
9
|
达拉土族乡中心学校
|
6.2
|
11.3
|
1107.7
|
23
|
25.6
|
1:9.8
|
0.097
|
0.072
|
达标
|
10
|
共和乡中心学校
|
12.4
|
8.4
|
546.3
|
9
|
41.7
|
1:11
|
0.084
|
0.057
|
达标
|
11
|
寿乐镇土官口中心校
|
6.6
|
6.5
|
1018.6
|
20
|
28.9
|
1:7
|
0.112
|
0.081
|
达标
|
12
|
寿乐镇新堡子中心校
|
3.7
|
9.6
|
1271.6
|
12
|
22.7
|
1:14.4
|
0.067
|
0.05
|
达标
|
13
|
中岭乡中心学校
|
7.4
|
12.8
|
966.6
|
21
|
25.5
|
1:6.9
|
0.111
|
0.094
|
达标
|
14
|
李家乡中心学校
|
12.8
|
11.0
|
1558.3
|
18
|
22.5
|
1:8.7
|
0.064
|
0.083
|
达标
|
15
|
芦化乡中心学校
|
8.5
|
11.7
|
1662.8
|
14
|
29.3
|
1:7.2
|
0.139
|
0.09
|
达标
|
16
|
马营乡中心学校
|
11.3
|
4.8
|
721.2
|
12
|
24
|
1:10.9
|
0.077
|
0.067
|
达标
|
17
|
马厂乡中心学校
|
23.8
|
6.9
|
1067.8
|
44
|
27.1
|
1:5.9
|
0.102
|
0.119
|
达标
|
18
|
高店镇中心学校
|
8.3
|
9.0
|
845.8
|
16
|
29.5
|
1:10.6
|
0.095
|
0.05
|
达标
|
19
|
雨润镇中心学校
|
8.0
|
9.8
|
505.4
|
13
|
44.9
|
1:10.7
|
0.094
|
0.067
|
达标
|
20
|
碾伯镇贾湾中心学校
|
4.9
|
5.1
|
1217.7
|
9
|
40.2
|
1:19.4
|
0.05
|
0.04
|
达标
|
21
|
碾伯水磨营中心学校
|
2.6
|
4.8
|
697.4
|
13
|
22
|
1:15.9
|
0.057
|
0.044
|
达标
|
22
|
高庙镇中心学校
|
3.4
|
4.8
|
897.5
|
11
|
34.1
|
1:16.7
|
0.053
|
0.041
|
达标
|
23
|
洪水镇中心学校
|
10.0
|
9.6
|
782.4
|
13
|
30.6
|
1:8.8
|
0.114
|
0.078
|
达标
|
24
|
第四中学
|
4.0
|
7.5
|
1266.4
|
15
|
35.3
|
1:12.6
|
0.071
|
0.038
|
达标
|
25
|
第五中学
|
3.6
|
6.6
|
1307.3
|
10
|
25.7
|
1:18.2
|
0.052
|
0.028
|
达标
|
26
|
五二学校
|
6.9
|
3.5
|
995.4
|
17
|
25.7
|
1:12.8
|
0.078
|
0.046
|
达标
|
27
|
七里店学校
|
4.3
|
4.6
|
746.8
|
7
|
27.2
|
1:18.7
|
0.053
|
0.026
|
达标
|
28
|
丹东希望学校
|
5.4
|
4.1
|
1041.6
|
10
|
28.7
|
1:18.4
|
0.052
|
0.025
|
达标
|
29
|
城镇学校
|
2.3
|
4.3
|
632.8
|
6
|
22.9
|
1:18.2
|
0.055
|
0.031
|
达标
|
30
|
桥北学校
|
2.0
|
1.4
|
801.0
|
8
|
24.5
|
1:19.1
|
0.052
|
0.029
|
达标
|
31
|
文化街学校
|
5.2
|
4.0
|
490.8
|
8
|
22.8
|
1:14.5
|
0.069
|
0.043
|
达标
|
32
|
第八中学
|
4.1
|
4.6
|
1507.9
|
9
|
28.3
|
1:12.8
|
0.078
|
0.057
|
达标
|
33
|
高庙镇石嘴完全小学
|
8.8
|
6.1
|
1011.2
|
8
|
25.2
|
1:12.3
|
0.071
|
0.061
|
达标
|
34
|
碾伯镇高家小学
|
4.4
|
3.3
|
1511.7
|
11
|
23.9
|
1:12.9
|
0.078
|
0.033
|
达标
|
35
|
雨润镇深沟小学
|
6.5
|
11.1
|
345.9
|
22
|
37
|
1:9
|
0.081
|
0.067
|
达标
|
36
|
洪水镇阿鸾明德小学
|
6.0
|
11.1
|
746.5
|
11
|
24.4
|
1:10.3
|
0.083
|
0.055
|
达标
|
37
|
洪水镇双塔营小学
|
4.0
|
7.0
|
662.0
|
7
|
23.9
|
1:10.1
|
0.099
|
0.063
|
达标
|
38
|
洪水镇大寨子小学
|
6.3
|
8.0
|
682.1
|
8
|
23.1
|
1:10.6
|
0.094
|
0.051
|
达标
|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初中)
|
序号
|
学校名称
|
生均教学辅助用房面积(2.2㎡)
|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5㎡)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660元)
|
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10台)
|
生均图书册数(30册)
|
师生比
1:15
|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0.039
|
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0.026
|
该校综合评估是否达到标准
|
L1
|
L2
|
L3
|
L4
|
L5
|
L6
|
L7
|
L8
|
L9
|
1
|
第二中学
|
5.9
|
6.8
|
1753.6
|
13
|
31
|
1:11.4
|
0.059
|
0.065
|
达标
|
2
|
第四中学
|
4.5
|
8.3
|
1443.2
|
17
|
40
|
1:7.9
|
0.085
|
0.063
|
达标
|
3
|
第五中学
|
4.5
|
7.2
|
1622.5
|
12
|
32
|
1:13.7
|
0.045
|
0.043
|
达标
|
4
|
第六中学
|
3.9
|
2.2
|
673.2
|
10
|
32
|
1:14.7
|
0.06
|
0.047
|
达标
|
5
|
第七中学
|
5.3
|
8.3
|
1750.0
|
15
|
35
|
1:7.5
|
0.075
|
0.088
|
达标
|
6
|
第八中学
|
4.5
|
5.1
|
1655.3
|
10
|
31
|
1:11.1
|
0.077
|
0.058
|
达标
|
7
|
实验中学
|
3.4
|
4.6
|
2007.0
|
13
|
54
|
1:10
|
0.08
|
0.07
|
达标
|
8
|
七里店学校
|
4.8
|
5.1
|
828.2
|
11
|
30
|
1:13.8
|
0.05
|
0.046
|
达标
|
9
|
丹东希望学校
|
5.9
|
4.5
|
1096.1
|
10
|
30
|
1:13.7
|
0.057
|
0.052
|
达标
|
10
|
水磨营中心学校
|
2.9
|
5.3
|
777.0
|
14
|
35
|
1:11.4
|
0.057
|
0.079
|
达标
|
11
|
贾湾中心学校
|
4.9
|
5.6
|
1403.0
|
11
|
46
|
1:14.8
|
0.046
|
0.049
|
达标
|
(二)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均衡状况
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八项指标的综合差异系数小学为0.39,初中为0.23,小于教育部规定的0.65和0.55的要求。具体结果详见下表:
|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m2)
|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m2)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元)
|
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
生均图
书册数
|
师生比
|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
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
综合
|
L1
|
L2
|
L3
|
L4
|
L5
|
L6
|
L7
|
L8
|
L9
|
小学
|
全区平均值
|
5.06
|
5.51
|
857.3
|
11
|
27
|
1:12.4
|
0.081
|
0.057
|
—
|
差异系数
|
0.63
|
0.515
|
0.31
|
0.46
|
0.20
|
0.35
|
0.30
|
0.39
|
0.39
|
初中
|
全区平均值
|
4.7
|
4.6
|
1155.8
|
11
|
33
|
1:11.8
|
0.062
|
0.056
|
—
|
差异系数
|
0.173
|
0.383
|
0.40
|
0.14
|
0.16
|
0.19
|
0.17
|
0.19
|
0.23
|
(三)区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工作情况
根据《青海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要求,区政府对照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自查,自查结果为97分(详见下表)。
区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自评情况表
|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分值
|
县级自评得分
|
Ll
|
L2
|
L3
|
L4
|
入学
机会 (20分)
|
1.县域内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1分);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5%( 1分);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 (1分);纳入财政保障体系( 2分)
|
5
|
5
|
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5分)
|
5
|
5
|
3.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80% (5分)
|
5
|
5
|
4.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各初中学校比例在40%的基础上逐年提高 (5分)
|
5
|
5
|
保障机  制 (25分)
|
1.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5分)
|
5
|
5
|
2.近三年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3分);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3分)
|
6
|
5
|
3.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2分);制定并有效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财政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3分)
|
5
|
5
|
4.足额征收和拨付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2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用于教育,并优先用于义务教育(2分)
|
4
|
4
|
5.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省对下转移支付增量资金不少于20%要用于教育支出(3分);新增财力和超收收入的安排要向教育倾斜,优先保障教育支出(2分)
|
5
|
5
|
教师队伍 (35分)
|
1.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5分)
|
5
|
5
|
2.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合理(5分);师生比达到省定编制标准(5分)
|
10
|
8
|
3.改进和完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定期交流制度(5分);教师定期交流制度(5分)
|
10
|
10
|
4.落实教师培训经费(5分);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5分)
|
10
|
10
|
质量与 管理 (20分)
|
1.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4分)
|
4
|
4
|
2.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1分);实行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参与的价方法(2分)
|
3
|
3
|
3.小学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2分);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2分)
|
4
|
4
|
4.小学、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及格率达到85%以上小学(1分);初中(2分)
|
3
|
3
|
5.不存在重点校和重点班(1分);公办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2分)
|
3
|
3
|
6.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3分)
|
3
|
3
|
总计
|
|
100
|
97
|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实现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把实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作为均衡发展的基础,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2016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56648万元,比上年增长14.14%;2016年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12093.54元,比上年增长5.82%;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13062.22元,比上年增长7.73%;2016年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2963.26元,比上年增长5.02%;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3839.70元,比上年增长1.46%。
(二)统筹教育资源,坚持对薄弱学校倾斜政策。坚持城乡学校共同提高、县域教育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大力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的政策。一是投入倾斜。按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坚持先农村后县城的要求,加强农村和县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仪器配备,使县域内各学校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均衡。二是师资力量倾斜。坚持招考教师优先考虑农村薄弱学校的原则,针对农村薄弱学校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实际,制定《乐都区中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实施方案》,扎实开展教师轮岗交流工作。逐步实现了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的均衡。通过校长、教师的异校交流,提升了薄弱学校的管理和师资力量;坚持送教下乡活动,逐步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切实提高县域薄弱学校的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基础保障。三是教师待遇倾斜。严格落实相关精神,向基层教师待遇倾斜。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分三类九档,每月300-480元;乡镇工作补助,每满5年增50元;乡镇岗位工作津贴,每月200-300元(初级每月200元、中级以上每月300元);为大部分农村学校率先建成教师周转房,改善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居住和生活条件,通过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到农村任教的积极性。
(三)完善教育教学保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高标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按照《海东市核心城区(乐都)学校布局规划方案(2015-2018年)》,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新建的朝阳中学和即将完工的城镇第二完全小学、七里店小学等项目,将使城区中小学布局更加合理。二是进一步加快教育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2016年以来,我区共实施教育项目104项。其中,全面改薄项目85项,总投资9742万元,建筑面积15811平方米;学前教育项目22项,总投资1281万元,建筑面积4835平方米;教师周转房共3项,总投资1312万元,建筑面积5355平方米;投资1500万元,改造校园及运动场地134955平方米,先后共整治操场73个,新建7所学校的塑胶运动场及排篮球场地。
(四)均衡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以师资均衡促进质量均衡。一是加强领导队伍建设。切实落实校长负责制,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和培养,配齐配全学校领导班子;积极选派新任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岗位培训,组织中学校长参加“名校长工程”,组织校长参加国培计划,每年选派校长到外地学校进行学习培训,开拓校长(书记)视野,拓宽办学思路,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升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二是优化教师队伍。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进一步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部门核定的范围内,招聘录用、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奖惩等方面的管理职能,每年根据各学校各学科需求,对教师进行调整,均衡配置县域内学校师资力量。2016年,招免费师生范4名;招聘特岗教师13名;2017年,招免费师生范4名,招在编在岗教师19名(10月份上岗);新增教师优先考虑农村和薄弱学校,确保各学校教师队伍均衡。三是强化学习培训。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师资培训工作机制,2016-2017学年度,76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094名教师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77名教师参加市级教师培训;816名教师参加区级教师培训。校本培训率达到100%。四是扎实开展教研工作。教研员定期深入到学校进行指导教学及教研活动;积极组织各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有效推动了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在校内外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教师发展战略,选派业务领导、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聘请名师专家为我区教育教学会诊、把脉,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带回学校,进一步提升全区教师教研能力和业务素质。
(五)关爱弱势群体,保障儿童接受同样良好教育的权利。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目前,接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547人(其中小学359人,初中188人),并全部安排就近学校就读。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开展“爱心妈妈”帮扶活动,每一名女教师与留守儿童建立结对帮扶活动,1893名留守儿童在社会、学校和老师的关爱下学习成长。制定《乐都区关于残疾少年儿童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保障了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享受教育的权利。目前全区残疾儿童、少年162人,入学141人,入学率为87.04%。
(六)规范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一是坚持德育为先,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先后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加强学生法制教育,聘请法律顾问,并为各义务教育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重视学校德育“隐性教育”,完成校园文化规划设计方案,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力争做到“一校一品一特色”。城镇完全小学的书法、第八中学的陶艺制作等活动在全区有较大影响力。二是加强学校常规管理。以推进教育公平为目标,坚持素质教育办学方向,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办学行为,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良好环境。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标准;严格教材和教辅用书审核,规范各类考试;进一步加强学籍管理,规范学生休学等程序;合理划片招生,明确各学校就近招生的范围,有效遏制学生择校现象的发生。三是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坚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决策,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服务,通过狠抓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体育艺术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体育锻炼,保证了学生每天在校锻炼1小时;强化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活动,积极开展书法、绘画、陶艺、乐器、舞蹈等多种形式的特色班,增强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艺术技能水平,让每一位学生健身有技能、娱乐有特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复查内容自查情况
(一)监测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情况,与国家验收时是否出现下滑;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均衡系数达标情况,与国家验收时变动情况:一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和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与国家验收时相比,没有出现下滑。二是国家验收时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八项指标的综合差异系数小学为0.40,初中为0.22,2016-2017学年度我区该系数分别为0.39 、0.23。
(二)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承诺事项兑现情况:为解决2013年“三个增长”不达标问题,研究制定了《关于乐都区2013年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拨款计划》,确定计划用四年时间,逐年拨付。2013年教育缺口资金1.58亿,2017年拨付3160万元, 2018年拨付3950万元,2019年拨付3950万元,2020年拨付4740万元。今年到目前为止,已拨付3976.5万元。
(三)省级验收提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2016年6月中旬,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组对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提出的七个方面的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
1.部分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馆操场面积不达标,大部分学校缺少环形跑道的问题。2016年,向省教育厅争取“全面改薄”项目,共争取资金2697万元,主要用于体育运动场馆、环形跑道、篮球场等附属设施建设。截止去年底,完成了22所(教学点、小学、初中)学校标准体育运动场地建设任务,全区所有学校体育运动场馆操场均达标。
2.部分学校或无功能室,或缺少功能室,或有功能室但缺少器材的问题。为解决无功能室或缺少功能室、缺少器材问题,通过搭建活动板房等方式建设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以及计算机室,小学科学实验室等功能室73座。投资600万元,购置了图书架、音乐器材、体育器材等功能室所需各种器材。
3.部分学校师生比不达标的问题。2016年师生比不达标的学校共有乐都六中、实验中学等6所学校,根据师生比计算,这6所学校共缺82名教师。从一中分校、中岭、达拉中心学校等6所学校进行调整,全区各学校师生比均达标。
4.部分专业学科教师不足,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2015-2016学年度,全区音体美专业教师比较缺乏(音乐教师缺58名,美术缺53名,体育缺25名),通过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具备至少一门专业课素养,担任至少一门专业课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课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
5.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校际间教育发展不均衡,城区学校大容量、“大班额”现象严重的问题。为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城区学校大容量、“大班额”问题,制定并实施了《海东市核心城区(乐都)学校布局规划方案(2015-2018年)》,规划迁建、扩建、新建学校共12所,项目总投资36738万元。目前,海东市高级中学和朝阳山初级中学已基本建成, 2018年9月正式招生;城镇第二小学、七里店小学正在建设中,预计2018年9月正式招生;乐都六中、碾伯水磨营等学校迁建工作正在积极筹备,预计2019年9月投入使用。以上项目全部完成后,通过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学校大容量、教室“大班额”问题将会得到彻底解决。
6.好多学校藏书量不够,用过时的杂志、学生课本或教师教学用书等来顶替,不符合要求的问题。投资328万元,新添置了20万册适于各级各类学生阅读的图书,全区各学校图书藏量均已达标。
7.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不达标的问题。按照评估验收条件,我区若补充一年教育经费缺口,可视为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达标。为此,区政府已拨付2014年义务教育经费缺口资金7054万元,这些经费用于部分项目配套资金以及修建学校运动场、功能室,配备图书、教育教学设备仪器等。
(四)国家验收提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2016年10月26日至27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组对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提出了存在的六个方面问题的整改情况。
1.关于“2013、2014年均有三个增长不达标情况。2013年欠拨的1.58亿元目前尚未补拨。虽做出五年补拨承诺,但时间较长,无具体年度、数额”问题。为解决“三个增长”不达标问题,已拨付2014年义务教育经费缺口资金7054万元,同时制定了《关于乐都区2013年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拨款计划》,计划用四年时间,逐年拨付2013年教育缺口资金1.58亿元,其中2017年拨付3160万元,2018年拨付3950万元,2019年拨付3950万元,2020年拨付4740万元。这些经费主要用于部分项目配套资金及改善办学条件等。
2.关于“有53个班级超过50人,占16%,有45个班级超过60人。小学、初中最大班额分别为68人、65人。有4所学校平均班额超过60人”问题。2015-2016学年度,义务教育学校共有在校小学生15996人,在校中学生9739人。小学平均班额23人(最大班额68人,最小班额8人);中学平均班额49人(最大班额65人,最小班额42人)。全区大班额班级129个,其中小学75个,大班额班级比例占13.6%;初中54个,大班额班级比例占27.5%。在解决“大班额”问题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新建的海东市朝阳中学,服务半径6公里,容纳学生2000人,班级45个,届时可将丹东希望学校初中部、乐都六中部分初中生分流到朝阳中学。二是正在建设的城镇第二完全小学位于碧水园安置区,服务半径3公里,容纳学生1500人,班级33个,按计划2018年可投入使用,届时可分流城镇学校、桥北学校部分小学学生。三是迁建水磨营中心学校至碾伯镇东庄村,服务半径22公里,容纳学生1800人,班级40个,教师140人,计划201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可分流贾湾中心学校部分初中学生。四是新建七里店完全小学,服务半径4公里,容纳学生1200人,班级27个,计划201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七里店学校小学部可整体搬迁至该校。
3.关于“有4所学校初中生均体育运动场馆操场面积未达到省定标准,缺3500平方米。部分学校设施设备陈旧”的问题。碾伯镇贾湾中心学校北面征用23亩土地,用于建设300米环形田径运动场,面积9150平方米,建设后可达到标准;乐都区高级实验中学东面征用土地30亩,主要用于建设300米环形田径运动场,面积9150平方米,建设后可达标。朝阳中学目前已建成400米环形田径运动场,面积10152平方米,丹东希望学校、乐都六中生均操场面积不达标的问题将得到解决。以上项目共增加运动场面积28452平方米,项目完工后4所初中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馆操场面积均可全部达标。对“部分学校设施设备陈旧”问题,计划利用每年拨付的缺口资金逐步改善。
4.关于“有13所小学网络带宽未达到省定标准。有31所小学、10所初中未建设校园网”问题。一是重视各校宽带网络进校园工作,要求13所未达到省定标准的学校于2016年年底前必须与电信公司等部门协商,将光纤接入带宽一律提高至10M以上。二是借助“改薄项目”,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在“十三五”期间按照“先易后难、先城区川水后山区乡镇”的总体思路,对未建校园网的学校逐年逐校进行建设。
5.关于“学科教师不足问题较为严重,全区缺音乐教师58人、美术教师53人、体育教师25人、英语教师12人、信息技术教师10人,共158名”的问题。一是将全区第一学历为音乐、美术的教师特别是原县级师范院校毕业的音乐、美术专业教师由区教育部门进行集中专业归口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后,全部担任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解决音乐、美术教师不足问题。同时,对年龄40岁以下具备音乐、美术、体育技能的教师,教育部门组织专业再培训,选配能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担任音、体、美学科教学。二是英语教师通过招聘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进行补充,另外还可选配近年招聘的具有四、六级英语等级的师范类毕业教师到小学任教英语学科。三是信息技术教师由区教育部门对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后担任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四是有空编时,首先计划招聘体、音、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整合教师资源,切实做到全区教师结构科学合理。
6.关于“近三年教师交流比例偏低,2014、2015两年教师交流比例分别为6.7%、8%。2016年至今未进行教师、校长交流”的问题。一是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共59人。2015年交流、新任正副校长共12名,比例达20.3%,其余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不足6年。2016年向青南派支教教师13名,乐都七中接收青南甘德、玛多、玛沁三县学生220名,服务教师32名。二是对符合调整条件的,根据学校实际和工作需要对校长、教师合理进行交流。三是继续做好每年省教育厅安排的青南支教工作。
(五)是否存在突破“一票否决”指标:一是2016年全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总数162人,在校生141人,入学率达到87.04%。二是2016年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达到规定要求。2016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56648万元,比上年增长14.14%;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12093.54元,比上年增长5.82%;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13062.22元,比上年增长7.73%;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2963.26元,比上年增长5.02%;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3839.70元,比上年增长1.46%。三是全区教育系统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
五、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教师队伍总量基本满足需要,依然存在专业学科教师不足和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的矛盾,教师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不同年龄教师的梯级配置结构不尽合理。二是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作为全省的文化大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与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三是“大班额”问题尚未彻底消除。
六、今后努力方向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大教育投资,加强管理,进一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工作成果,努力创建教育强区,全面提升义务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一)全面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合理布局学校,扩充城区教育资源,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功能性完善工程,加强优质校与薄弱校的交流,加大南北两山地区农村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人民群众“能上学、上好学”的强烈愿望。
(二)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切合乐都实际的教育质量检测体系,完善学生作业质量绿色评价、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城乡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加强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以“三名工程”(名师名校名校长)为抓手,推进实施“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和“千名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着力打造一批能够引领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型教师和校长。
(四)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