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直通车 > 政府部门 > 新农村办公室
 
加快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有效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http://www.jyschl.com    来源:    创建时间:2015/7/8 10:48:25    

              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陈东顺


  一、乐都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概况

  乐都区位于青海省东部,现辖19个乡(镇)、354个行政村、10社区居委会。全区有农业人口23.99万人,是一个汉、藏、蒙、回、土等多民族聚集的区域。2011年以来,选择了基础条件较好的36个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的20个“高原美丽乡村”正在建设之中,不计入其中)。2011年新农村建设村有5个,完成项目投资1.01亿元,其中群众自筹0.61亿元;20125个,完成项目投资0.84亿元,其中群众自筹0.37亿元;20136个“党政军企示范村”,完成项目投资1.34亿元,其中群众自筹0.53亿元;201421个“高原美丽乡村”,完成项目投资2.71亿元,其中群众自筹1.29 亿元。截止现在36个建设村项目投资累计投入资金5.9亿元,群众累计自筹资金2.8亿元。

  (一)在生产发展方面,大力实施“蔬菜立区”战略,按照“扩薯、抓菜”的发展思路,扩大优势作物和特色作物种植面积,着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的优质化、品牌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92%,达34万余亩。日光温室累积达到4万余栋;在养殖业方面,进一步优化了养殖结构,生猪和家禽保持稳定增长;绿色产业发展迅速,有5个产品获国家无公害产品标志认证(分别是紫皮大蒜、长辣椒、黄瓜、韭菜、地膜马铃薯);农业产业化进展顺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快。

  (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区乡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断提高,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三)住房建设方面,完成危房改造648户,完成奖励性住房1476户,切实改变了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四)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修建了文化广场并配备了健身器材,使群众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修建了幼儿园,解决了乡村孩子上学难问题。在藏族比较集中到的村庄修建了射箭场,丰富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动。

(五)在村庄整治方面,2011年以来,以“三清五改治六乱”(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危、牲畜乱跑、柴草乱放、房屋乱建、棚舍乱搭、污水乱泼、垃圾乱倒)为切入点,对93个村进行村庄环境整治,修建了垃圾堆放点,新建了公共厕所,绿化了公共场所及村庄主道,栽植绿化苗木达17万余株,粉刷墙体16万余平方米,安装路灯800余盏,设立宣传牌级公示牌36个,永久性宣传牌6个。

(六)亮点方面,乐都区下营藏族乡和中坝乡是我区两个藏族比较集中的乡镇。2013年至今,下营藏族乡连续三年实施 “美丽乡村”建设,共确定了8个村为美丽乡村建设村,现已建成3个(13年的堡子村,14年的坑坑村、大庄村),在建设规模上已逐渐形成集中连片模式,其中下营堡子村获“海东最美乡村”荣誉、大庄村获“海东市高原美丽乡村示范村”荣誉,这种集中连片建设方式既有利于建设资金的分配,又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是探索我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起点。2015年中坝藏族乡首次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借鉴下营乡建设方式,拟定以中坝乡洪三村为中心,逐渐向其他村辐射,以此来带动全乡的经济发展,改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总体看,乐都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乐都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资金投入问题。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面很广,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从规划编制、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容村貌整治等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各级财政补助的资金相对较少,农民自身积累不足,虽然我们采取了捆绑项目、整合资金、以奖代补等多渠道投入的办法,但由于资金缺口大,往往顾此失彼,如:有些农户虽然有条件享受国家危房、奖励性住房项目,但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仍然无力建房,造成新村有旧貌的现象,这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容村貌整治中的缺憾,也严重影响了整村推进的建设思路。所以说投入不足是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

(二)主体投工投劳问题。由于青壮年劳力绝大部分外出,农村常住人口主要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受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的严重影响,总体劳力不足,思想意识不积极、素质不高,对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法规等认知和接受能力差,形成了工作推进难的局面。

(三)产业发展问题。近年来,我们虽然大力扶持了一批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与项目,但是由于规模不大、产量不多、特色不明显,销售不畅,距“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2013年,我区建设的6个“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2014年的21个“高原美丽乡村”中只有下营乡堡子村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养殖业,其他村没有明显的特色产业,如何切实通过新农村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模式,切实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特色问题。除产业上的特色之外,村容村貌要体现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我们所处的区域应是体现河湟民居特色,可是什么样的建筑风貌才算是河湟民居特色呢,到目前也没有标准可遵循。

(五)示范村长效管理问题。根据省地要求,美丽乡村建成后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已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变化。可是建成后的美丽乡村该如何管理?虽然通过划分区域、分片包干,大部分村已形成卫生保洁、设施管护、绿化管护、垃圾清理等管理制度,可仍然出现 “六乱”现象反弹,绿化带杂草丛生的诸多问题。这是因为很多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负责管理的人员因无相应的报酬而无心于从事这项工作,大部分还是靠村民的自觉性和村干部的管理来维持。这其实是一种有机制无支持状态,美丽乡村管理还是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下一步打算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应在巩固、提高和扩大规模上做文章。要巩固现有示范村对周边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美丽乡村的经营管理能力,调整农产品结构、培育龙头企业、优化布局,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应依据不同区域类型及生产特点建立不同的美丽乡村,不断扩大建设美丽乡村的规模,形成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格局。

  在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村级规划与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应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局,紧紧抓住生产发展这个核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生产全面发展、经济实力增强、就业渠道拓宽、收入持续增长,公共服务扩大、基础设施改善,新风正气树立、乡村社会和谐,村务公开透明、民主法制加强”为目标,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努力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的高原美丽乡村。

 (一)多途径筹集资金。资金投入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所在,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建立多级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特别是要发挥村集体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积极发动当地热心家乡的个体私营企业老板捐资建设公益项目。并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注入动力。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重点宣传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好典型、好做法,解决基层干部群众的认识误区,消除工作中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做到既要强力推进,又要敢于领导,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切实把广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出来,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同时,要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

(三)突出建设风貌特色,打造样板工程。继续开展特色示范村创建,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特点,打造 一村一景一村一貌 努力吸取河湟民居极具代表性的建筑符号和造型元素.同时采用灰、白等多样的色彩基调,以优美柔和粉饰搭配,使示范村的农户大门、墙体、住房面貌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使建筑在风格上保持河湟文化的基本特色,布局合理、造型新颖协调,住宅整洁美观。同时,尽量避免建设标准风格统一,避免千篇一律。

 (四)狠抓村容村貌整治,切实改善农村面貌。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抓好以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改灶、改厕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三改”综合整治工作。一是突出整治重点。把“城中村”、城郊村及湟水河、109国道、鲁大线、兰新铁路、高速公路沿线村庄、乡镇政府所在地、旅游景点所在村作为村容村貌整治的重点,通过整治,基本达到村庄环境整洁优美、村庄道路畅通无阻、村庄风气良好的目标。二是完善管理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庄道路管护、环境卫生管理、农户门前“三包”等长效机制。三是扎实开展整治活动。扎实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活动,全面清除村庄主干道、小巷道和房前屋后堆放的垃圾、渣土和建筑材料,杜绝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等现象。四是强化卫生管理。设立统一的村庄垃圾存放点,定期拉运,填埋处理。以户为单位,划定卫生责任区,并定期清扫,保障常年干净卫生。五是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以改灶、改厕、改圈为切入点,按照政府引导,项目带动,专业施工,综合开发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促进农家居住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村环境优良化。六是切实抓好村庄绿化。搞好环村绿化、环路绿化、环宅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着力美化农村环境。七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开展“亲民、为民”活动和农村党支部“三级联创”、“四培双带”活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大乡镇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力度,激发村民和党员干部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切实转变作风,不断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为农民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村庄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一是加强管理机构的队伍建设,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管理到位。二是要建立健全乡镇和村庄整治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调动村民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