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规划
 
海东市乐都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http://www.jyschl.com    来源:    创建时间:2015/4/16 8:50:17    

 ——2015310日在海东市乐都区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海东市乐都区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提请区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着力破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全区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良好态势。2014年,全区实现区域生产总值75.5亿元,同比增长15.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549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3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9亿元,同比增长21.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3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区属固定资产投资109.2亿元,同比增长27.4%;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16.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亿元,同比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87元,同比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7399元,同比增长13.6%

  一年来,计划执行情况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农业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5.3%。园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14年完成投资1.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57亿元,园区核心区建成面积扩大到3520亩。1.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特色农作物总播面积达37.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4%;全年粮食产量达25.45万吨(含洋芋),蔬菜产量26万吨,油料产量0.79万吨,果品总产0.704吨;蔬菜种植面积达10万亩,完成露地蔬菜面积6万亩;三大优势品牌蔬菜:乐都长辣椒、乐都紫皮大蒜、乐都地膜洋芋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482.4亩、13064亩、30002亩。2.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区各类畜禽饲养量195.47万头();各类畜产品产量达到3.4万吨;通过省级认定的规模养殖场达22家,累计达到66家;全区规模养殖户达到6223户。3.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快。全区已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共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64家,共吸纳会员3.9万多人,带动农户3.2万多户;年内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家,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家庭农场81家,家庭牧场57家。4.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取得新进展。一是共和乡15个村被确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村,现已全面完成15个村的业内业外工作;二是完成15万亩马铃薯、4.5万亩小麦、5万亩油籽、4000栋温棚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任务;三是上报国家级示范社3家,扶持省级示范社10家,规范社3家;四是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5150亩,累计流转面积达10.15万亩。5.全力推进生态林建设。全年完成“天保”、“三北”及公益林等人工营造林6.6万亩;完成经济林建设1000亩;实施新农村村庄绿化22个村;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面积10.6万亩。

  (二)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面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实际,继续落实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保证了工业增速稳中有升。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6.3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完成21.4亿元,同比增长17.3%。园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投资3.2亿元。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0项,完成投资10.31亿元,其中康泰1066项目正在进行热调试,耀华锂铝硅玻璃项目正在做环评、能评和安评等前期工作,九通集团余热发电项目已基本完成,伊佳民族服饰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青海东和铸锻有限公司完成全部投资,正式生产,2014年,我区共扶持中小微企业41家,涉及农、林、牧、水、工业、旅游等行业,区财政投入1500万元,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控制在指标之内。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1%

  (三)第三产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增加值27.3亿元,同比增长11.5%,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36.2%,较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一是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按照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新要求,对全区旅游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制定了《关于乐都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为旅游业发展明确了思路。实施了瞿昙寺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景区开发、柳湾原始生活体验区、凯博酒店和乡村旅游接待点建设等项目;七里店民俗文化村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全年旅游投资3.4亿元,实现旅游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39%二是消费市场日趋活跃。邮电通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餐饮、娱乐、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4亿元,增长13.5%

  (四)投资稳中有增,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区共实施各类项目285项,完成投资109.17亿元,同比增了27.41%。其中,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12亿元。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及时掌握国家、省上的政策投向,主动衔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全年共争取各类专项资金25亿元。其中从省发改委和海东发改委争取各类项目50项,专项资金6.5亿元;从农牧、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6.53亿元。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制订了《乐都区重大项目调度制度》,加强和规范重点项目管理,加强宏观指导、项目督促和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重点建设项目资金落实、政策落实、责任落实。2014年,海东确定我区重点项目30项,调整后确定为14项,均已开工,总投资53.3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3.04亿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24.13亿元。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青洽会”签约项目14项,区外到位资金达33亿元,同比增长32%

  (五)财政金融平稳运行,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全区完成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2.3亿元,增长16.5%;累计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8亿元,增长22%。截至1231日,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3.53亿元,较年初增加20.23亿元,增长27.59%;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7.28亿元,较年初增加10.27亿元,增长27.75%。扎实推进融资平台建设。金源担保公司资本金达到1910万元,增长72%,完成目标任务的100.5%,截至目前,共担保贷款336户,贷款余额为3644万元;全年融资额达45.32亿元,完成任务的153.73%。筹建成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的民营担保公司1家;积极组织筹建的2家小额贷款公司已通过海东市金融办的审核,现已报省金融办待批;已争取青海银行在我区设立支行并开业运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887元,同比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99元,同比增长13.6%

  (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加快发展。实施了瞿昙路、迎宾大道等7项续建项目,开工建设了蚂蚁山公园生态绿化、瞿昙路城市综合管廊及管网改造、永乐东路等52项新建项目,完成投资25.6亿元。开发各类住房建设项目20项,完成投资19.1亿元,建成住宅面积53.2万平方米。加大城乡住房保障力度,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房6179套,基本建成3266套,已入住1822套。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加快城乡交通路网建设,汉达公路已完成路基及路面垫层,雨润镇大地湾湟水河大桥已开工,完成通村油路等道路151公里,完成交通投资10.69亿元。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加强。完成水利投资4.65亿元,大峡渠中心城区改线工程、乐都区供水改扩建工程、湟水北岸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等续建工程进展顺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湟水河段防洪工程等39项新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着力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多方筹措资金3.05亿元,实施了15个乡镇21个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实施、住房改造、村容村貌整治五个方面的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境更加美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大地湾湿地公园、清水入城、南北山绿化等重点项目,城市绿化、国省道和高铁沿线、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疏堵结合,有效遏制“两违”乱象,共查处违法建筑169户,拆除面积1.8万平方米,清理整顿占道经营,设立了海力路临时市场和德能农副市场。加大大气污染整治力度,扬尘、油气、煤烟污染治理取得成效,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0.1%,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七)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继续加大民生投入,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全年财政对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达21.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的78.8%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标准化学校建设稳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前教育入园率达95.1%,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2.3%,全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了100%,高考重点、本科、专科上线率分别达到32.3%75.5%100%。同时,根据城市建设需要,编制完成了《乐都区城区学校建设布局规划》和《乐都区20152020年学前教育建设布局规划》。卫生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以“康福家”行动为主要内容的人口计生服务项目全面展开,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3‰。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实施了20个村整村推进和瞿昙中庄自主搬迁等项目,扶持农户3256户、12139人,使1.5万人稳定脱贫。全力促进就业增收。加大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90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62人,“4050”人员及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4%以内,低于控制指标0.26个百分点。农村转移就业共10.4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6亿元。社保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完成年任务13805人的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为94%99.96%;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成年扩面净增任务93人的932%,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水平从2013年人均470元提高到510元,省级、县级、乡镇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70%80%90%平抑物价工作取得新进展。我区作为全省10个采价点之一,通过投放平价粮油、建设平价商店、启动临时价格干预等措施,有效抑制了物价上涨势头。至2014年建平价商店14家,平价销售点10个,共投入价格奖补资金和价格调节资金222.9万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涨幅为2.3%,低于省政府下达给我区3.8%以内的物价调控目标任务,在全省10个采价点中涨幅最小。

过去的一年,虽然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要认真加以分析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克服。

  二、2015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今年经济工作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和省、市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战略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改革创新和依法治区贯穿于经济发展全领域,全力推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城镇化进程,着力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区域生产总值增长12%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2%

  为确保实现上述各项预期目标,必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以集中连片、加大投入、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增加收入为主攻方向,着力培育“条沟产业”,发展“条沟经济”,做大做强长辣椒、紫皮大蒜、大樱桃三大品牌,抓好蔬菜、马铃薯、果品、生猪、牛羊、鸡禽六大产业,大力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在“一园三区”上做足文章,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继续抓好设施农业建设。对高庙镇白崖子等村1000栋旧棚进行改造,新建高标准设施温棚1000栋,使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种植基地水、电、路配套设施全部到位,新建拱棚2000栋,做好乐都区洪水镇洪水坪占地20001200栋温室的乐都新型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抓好露地蔬菜建设。落实省财政露地蔬菜补贴政策,主要在高庙、洪水、寿乐、高店、瞿昙、共和等乡镇建设以大蒜、菜用马铃薯、萝卜、白菜、甘蓝、瓜类、豆类等品种为主的露地蔬菜生产基地,露地蔬菜种植6万亩(含复种)。大力推进畜牧业。建立洪水坪万亩现代生态农牧业示范区,突出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牛羊种养以及循环利用、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建立万只肉羊现代牧场、有机肥加工企业1个;稳定瘦肉猪生产规模,新建以城台下台、中坝白羊沟为中心的年出栏0.5万头藏香猪的养殖规模基地;扶持马厂、瞿昙台沿为重点的现代生态牧场,肉羊饲养量达到3万只、饲草3万亩的规模,充分利用饲草料种植资源,发展肉牛养殖企业2家,饲养量5000头规模;扶持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户,年饲养量2000头;建设以下营为主的绿壳蛋鸡生产,沿湟水河两岸发展淡水养殖,重点在高庙、洪水一带发展鲤鱼、草鱼、螃蟹等养殖基地3个,年产量140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实施好全区干旱山区16万亩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积极引进和推广经济效益高的马铃薯新品种,依托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年内繁育马铃薯脱毒苗100万株,生产微型薯150万枚,保质保量完成种薯基地5万亩。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残膜回收工作。瞿昙镇晁家为中心,建设占地1000亩的富硒杂粮种植基地。配合瞿昙寺旅游,在浪上、角营、朵巴营、官隆湾等5村种植1500亩左右的油菜花,形成3公里油菜花景观。抓好果品产业。利用林业特色果品基地建设项目加大沙果、软儿梨等乐都特有品种的选育和改良力度,建设沙果、软儿梨基地150亩;对下营、洪水、寿乐等乡镇农户分散栽植的大樱桃以贷款贴息的形式鼓励农户通过合作或流转方式规模种植,形成规模优势;对新建和已建成的樱桃园通过填平补齐方式解决“三防”问题。加快农业园区核心区提档升级。依托园区蔬菜育苗中心,今年生产蔬菜苗0.5亿株;做好紫皮大蒜、长辣椒的提纯复壮工作,年繁育紫皮大蒜种子2万公斤,长辣椒种子50公斤;加快“黄河彩蓝”乐都通力蔬菜生产示范园等6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年内建成投产;以点带面,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16个,开展番茄杂交制种、蔬菜肥效试验等试验项目5项。推广有机质无土栽培等成熟技术4项;积极争取河湟餐饮休闲采摘园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建设应急农副产品保鲜冷藏储备库。根据全区肉食品、蔬菜实际需求,结合“菜篮子”基地产出能力和流通批发市场货源的集聚能力,通过争取资金和多方筹措,新建3个储藏量为500吨的冷藏保鲜库。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年内培育家庭农场50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0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按照“政府投入、融资投入、社会投入”的思路,区财政今年投入3000万元以上的发展资金,撬动三农惠民贷款,企业自筹资金等达2亿元以上,全力支持现代农牧业快速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确保增长5.6%以上。

  (二)努力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16.3%以上。一是按照“产城一体、产城融合”建设思路,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推进产业向高、新、轻、优方向发展,走低碳、绿色、集聚、循环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好存量,做大增量,确保现有企业正常生产,督促水泥、玻璃、铁合金、碳化硅等企业充分释放产能、增产增效,确保现有工业项目有序建设。实施好西区污水处理和纬三路、玻北路、中小企业园配套路网和军用光缆改迁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园区电力、燃气供应、给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增强园区承载力,提升园区对外形象。同时,建立完善园区融合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协调统筹发展,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工业、商贸、能源等产业完成投资15.5亿元(工业园区完成投资10亿元)。二是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双百”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确保康泰铸锻公司7月底前完成项目各项设计功能调试,年内进入试生产阶段,耀华锂铝硅玻璃生产线项目按期完工,伊欣民族服饰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九通集团余热发电项目年内全部投运,该项目总装机容量68MW8台发电机组,建成后年发电量5亿KWH,年节约标煤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1万吨,从而实现冶炼工业的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模式发展;稳步推进水泥行业的产业整合,组建水泥集团公司,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三是抓好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稳步发展,扶持光明农机、兴农蔬菜和登红采暖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大中小微企业培育力度,年内培育50家中小微企业,新增3户规上企业。四是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思路和市场化的手段,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六盘山经济片区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力争在产业链招商,西门城中、古城大街、新乐大街旧城区改造,海力、青乐化工、锻铸造等老企业棚户区改造,健康养老地产开发,三河六岸片区开发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全年完成招商引资32亿元。

  (三)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2015年全区计划实施各类项目181项,计划总投资198.7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93亿元以上(不包括市城投公司项目投资),其中,重点项目14项,计划总投资66.68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一是坚定不移实施大项目促大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抓重大项目建设。抓实抓细,加快推进南北山绿化治理工程、湟水河乐都段防洪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湟水河慢行系统工程等市、区重大项目,务求实效。二是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加快推进201529项重大前期项目的可研、初设等前期工作,特别是要加快杨家水库、建材汽配城、高庙美丽城镇、瞿昙寺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创造条件,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三是切实加强项目储备。积极对接国家、省上各项规划和政策投向,再安排一批切实可行的重大前期工作项目,切实做到争取专项资金的项目能够及时申报,社会投资项目达到核准或备案要求,确保项目按期实施。同时,及早谋划和储备更多的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为“十三五”规划编制做好充分准备。四是全力争取和落实各类资金支持。对已经确定的新增项目,区直相关部门抓紧上报,紧盯项目审批动态,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衔接,尽早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对已经下达了投资计划的项目,要强化推进协调服务,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按计划开工,尽快形成实物量。五是不断强化项目规范管理。按照《乐都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乐都区重大项目调度制度》和《乐都区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严格项目建设程序管理,做到审批程序规范合理、项目“四制”全面落实、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六是强化项目协调服务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通过各种渠道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力争在4月底前项目开复工率达到75%以上,上半年项目开工率达到90%以上。七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牢固树立“关键抓项目、突出抓招商”的发展理念,努力营造招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项目立项和规划审批等相关手续办理、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继续落实重点项目调度制度,推行重点项目区级领导负责制,完善部门集中会商审批项目制度。

  (四)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规划引领方面:根据新修编的《海东城市总规划》,加快市政、消防、燃气及重点集镇、村庄规划和建制镇总体规划的对接和修编,积极推行“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明确划定禁止、限制和适宜“三区”,严格城市道路红线、园林绿地绿线、河道水系蓝线、市政公用黄线、文物保护紫线等“五线”控制,不断提高控规覆盖率。坚持统筹规划,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消除供水、供电、供气、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落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推进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核心区建设方面:重点实施旧城区道路、地下综合管线改造工程,着力推动市政干道、桥梁、综合管廊、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兰青铁路并线、民小一级大古城段下穿隧道、职教城、医疗城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群众文化馆、档案馆、电视制作及传输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行政服务中心、资源交易中心等“两馆五中心”,市高级中学、三甲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到旧城新城同步建设,同步提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做好老城区道路及景观风貌整治、综合管廊及管网改造和引胜路与兰青铁路立交工程等12项续建项目,力争3月底全部开复工;开工建设总投资3.4亿元的祥福路、繁荣街、向民路等17条新建道路和总投资1.2亿元的古城大街、西关街等13条旧城区道路改造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5亿元。不断加快续建、新建房地产开发建设进度,年内完成房地产投资23亿元。全面完成续建、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切实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交通方面:实施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乐都区示范试点、通村油路、乡镇客运站、大地湾湟水河大桥、高铁站前广场高速下穿项目;配合实施好民小公路、扎碾公路、乐化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继续实施好南北山绿化配套道路和汉达路等续建项目。力争年内完成交通设施投资15亿元以上。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开工建设杨家水库、大麦沟等水库,南大山东片区绿化水利配套工程等11个新建项目,积极争取龙王沟水库项目,做好朝阳山顶绿化工程等7个项目前期工作。年内完成投资5.4亿元以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2015年,以“兰新”线及瞿昙沟、寿乐沟为重点,建设高庙美丽城镇和高原美丽乡村20个,涉及农户3553户,人口13062人。争取今年将瞿昙镇也纳入美丽城镇建设中,抓紧规划编制和项目争取,早日开工建设。2015年区财政计划补助我区20个高原美丽乡村1000万元。

(五)推动第三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紧抓兰新铁路乐都南站建成投运等机遇,积极整合旅游文化资源,继续坚持强化生活性服务业与产业性服务业相结合,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5%一是推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仓储超市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加快丝绸之路海东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建材汽配城项目建设。以“新网工程”建设为重点,年内新建、改造1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4个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和再生资源分拣中心、3个乡镇农副产品产地市场、8个乡镇超市、10个村级农家店。二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着力打造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乡村旅游为支撑的旅游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实施瞿昙寺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景区、七里店民俗文化村、凯博五星级酒店建设等项目进度,配合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开展柳湾彩陶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全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5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88亿元。在区财政投入1000万元的基础上,通过项目争取、资金整合和社会融资等多种形式,重点推进11个旅游片区建设,推进全区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三是拓宽服务领域。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推进规划、城管、交通、医疗、应急指挥等13个领域专项应用项目建设,促进信息消费迈上新台阶。推进商贸批发、住宿、餐饮、家政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开展乐都区供销联社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凯博和三阳星级宾馆建设步伐。四是全面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动宽带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升级,推进“宽带乐都”、“智慧城市”建设,大力促进信息消费。完善养殖基地、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等信息网点,建立信息畅通综合服务体系。

  (六)扎实开展综合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要求,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资源集约综合利用,加快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新路子。一是狠抓林业生态建设。全面完成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大地湾湿地项目和朝阳山山体森林公园等8大生态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人工造林6.4万亩;继续实施好乐都区南北二山造林绿化工程,完成南山岗子沟东片区造林绿化项目,做好海东大道、瞿昙寺景区、美丽乡村示范村等项目的绿化工作;在碾伯镇崖湾村新建3000亩树上干杏经济林示范园;积极筹措资金,在高庙镇新盛村新建占地30亩的苗木交易市场,提供苗木交易信息平台,促进苗木产业发展。二是着力打造绿色城市。创新城市绿化工作体制机制,加快构筑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地体系,重点实施好高铁站前广场、瞿昙寺景区、引胜路两侧等绿化工程。稳步推进南北山生态体系、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建设,积极探索绿化管理有效方式,不断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三是加大环境整治。进一步抓好工业企业污染、建筑工地扬尘、“三无”楼院及学校煤改气、加油站油气回收、煤炭集中交易、黄标车淘汰等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完成汤阿地区碳化硅、铁合金企业烟尘无组织排放和老鸦峡小石灰厂环境污染等6个重点整改问题;认真实施好大地湾人工湿地、蚂蚁山生态公园、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继续抓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实现全区农村保洁全覆盖,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四是稳步推进节能降耗。进一步加大对高耗能企业监管力度,确保环保设施常年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达标。不断完善相关激励和约束政策,推广使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产品,稳妥推进水泥、粘土砖厂烟尘无组织排放整治。

(七)加快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实现城乡人民共享改革红利新常态。确保全年财政对民生投入达到75%以上。优先发展教育。通过新建、整合、扩建、搬迁等多种形式,合理布局城区范围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年内开始实施《城市学校布局调整方案》,从而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协助市政府加快推进青海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和海东市第一高级中学项目工作,完成高职9月份第一批次5个专业1200名学员的招生任务,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继续实施好儿童早期发展、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和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项目。重点本科上线率达到35%以上。促进卫生服务均等化。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为抓手,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做实公共卫生项目,积极谋划医疗城发展,打造“健康乐都”城市新名片。实施好投资疾控中心实验楼项目,岗沟、马厂、中坝、中岭卫生院业务用房扩建项目;72个村卫生室建设改扩建项目,芦花、中岭等6个乡镇卫生院职工生活周转房项目。并积极争取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疾控中心综合楼、瞿昙镇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等三个项目。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管理措施。全面推进康福家千村万户工程。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宗教教职人员保险工作,全面推行“金保工程”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计划生育、社区服务、慈善和残疾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事业,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机制,稳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城乡社会救助水平。抓好精准扶贫。认真落实471518户整村推进,400户易地扶贫,高庙、九哈家和白草台等移民小区后续产业发展等“十大扶贫工程”。积极争取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在高店农业园区实施富硒产业园项目,建设富硒产业园农产品配送、加工和研发;落实好金融扶贫试点工作。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整合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注重抓好失地农民培训,切实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孵化基地建设,为企业和创业青年搭建用人和就业平台。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力争劳务收入突破10亿元。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厅项目下半年建成使用。积极推进供销社工作。新建占地30亩的集马铃薯收购、贮藏、销售一体化的专业交易市场,市场建成后,年交易量达20万吨;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4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社1家。强化价格调控力度。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巩固已有的成果,同时根据我区的价格形势变化,加强储备,增加储备品种,扩大储备规模,抓住重点环节,针对重点领域,提高调控价格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确保主要商品和物资有效供给,价格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

(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越是后发展地区越要加快改革开放的理念,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科学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按照“大部门制”思路,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继续简政放权,推行政府权利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二是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积极创新投融资和经营管理模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模式多元化,大力推进PPP等特许经营类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年内完成乐都第二污水处理厂、地下综合管廊等PPP项目。三是加大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开展1个乡镇试点工作,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工作,争取新增1家,加快农信社改制工作,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到青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争取挂牌融资企业达到5家。四是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为定位,加快推进轻工业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外向型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

(九)全力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远近结合,更加注重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引领“新常态”,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支撑。一是要做好“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20156月底完成各专项规划的起草工作,10月底前完成各专项规划工作的论证工作,在区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出台前,形成“十三五”规划《纲要框架》,尽可能多的将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为全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按照区委《建议》精神,做好《纲要》草案的起草和修改完善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认真听取各乡镇、各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组织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及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对《纲要》草案进行论证,并做好专项规划与《纲要》草案的衔接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乐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