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资讯 > 海东要闻
 
特色产业铺就海东脱贫致富路 ——海东市脱贫攻坚巡礼之十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http://www.jyschl.com    来源:http://www.haidong.gov.cn    创建时间:2018/1/17 10:27:11    

□时报记者李富生

“自从跟着合作社种植富硒蔬菜,收入提高了很多。去年,我种了一亩娃娃菜,第一茬收了一半就卖了2400多元呢!”平安区三合镇新庄村贫困户王继全,过去依靠种庄稼只能在温饱线徘徊,去年在平安区德利鑫种植合作社的带动下,种上了娃娃菜、西兰花、西芹等富硒蔬菜,日子也逐渐富足起来。

“娃娃菜每年可以种两茬,凡是按照合作社的技术流程种植出来的、符合标准的富硒娃娃菜,每棵都能卖到1元钱。”合作社负责人李小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一年的种植成本大约2700元,第一茬除去成本还能小赚一些,第二茬就是纯收入了。成本的投入,对于贫困户来说困难也不小。为此,合作社先替贫困户垫付成本,等菜卖出去后再返还。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平安区洪水泉乡马圈村。走进马圈村牧场的羊(牛)舍,满舍的牛羊正在悠闲地吃着饲料,一个个膘肥体健。“这些牛羊都是吃我们自己种植的燕麦草和青贮草料,无污染,而且硒元素含量丰富。”企业负责人吴玲玲说,养殖场这块现在由张庆帮负责,他是我们村的建档立卡户,人踏实,懂得牛羊养殖,交给他我放心。

今年55岁的张庆帮一家原本生活富足,但儿子结婚不久突患重病去世,家里还欠债15万元。因为家庭变故导致贫困的张庆帮在走投无路之时,恰好遇到吴玲玲到马圈村建厂养牛羊,干了4年,慢慢还清了欠账。“多亏了吴经理,要不然我们两口子真的就没有活路了,我和老伴都是长期工,两个人加起来年收入有4万多元呢!”张庆帮感激地说。

在平安区,像李小玲、吴玲玲这样的能人大户带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富硒产业精准脱贫模式如雨后春笋一般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产业的拓展,带来了无限发展动力,也让越来越多借“硒”脱贫的贫困户坐上了致富快车。

平安扶贫富硒种养殖产业项目是海东产业脱贫的一大亮点。近年来,海东市积极探索推进扶贫产业园项目,乐都扶贫富硒黑蒜种植产业园、化隆扶贫拉面产业园、循化旅游扶贫产业园等几大产业扶贫项目加速推进。同时,海东在加快推进乐都、平安、化隆、循化4个县(区)扶贫产业园建设的基础上,开工实施民和、互助两县扶贫产业园,确保每个县(区)都有扶贫产业园,每个扶贫产业园有若干个特色产业园区。

此外,家庭牧场、“一村一品”、“公司+农民工+小车间”的民族服饰加工等几大特色产业扶贫成为了全市拓宽精准扶贫的新渠道。家庭牧场通过“到户产业发展项目+金融扶贫”形式(产业扶持资金人均5400元,政府贴息扶贫贷款3至5万元),助推贫困户稳定脱贫和长期增收,全市已有6307家家庭牧场,户均增收3万元。“一村一品”产业围绕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传统优势产业及枸杞、核桃、饲草、中藏药材、油用牡丹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在全市创建特色产业村180多个。以化隆县扎巴镇本康沟村与青海哈尼福民族服饰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公司+小车间”的发展模式,发挥合作发展加工产业的示范作用,实现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实现了增收、就近创业“双赢”目的,加速了全市“公司+农民工+小车间”产业模式的发展。

过去的一年,海东在产业脱贫上花真功夫下大力气,真正以产业脱贫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的要求,投资6.51亿元,对六县(区)2.8万户12.0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人因户实施特色种植、养殖、加工及运输等到户产业发展项目,基本达到户户有产业的目标,铺就了海东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