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资讯 > 海东要闻
 
“旅游+扶贫”风景变“钱”景 ——海东市脱贫攻坚巡礼之九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http://www.jyschl.com    来源:http://www.haidong.gov.cn    创建时间:2018/1/16 11:13:01    

□时报记者陶成君通讯员韩鑫

海东市平安区古城回族乡石碑村距平安城区25公里,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小山村。一直以来,这里的农民基本靠几亩薄田养家糊口,再无其他经济来源,日子过得紧巴巴。近几年来,该村通过旅游扶贫开发建设,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如今,每到夏季,漫山遍野的花海让游客纷纷陶醉其中,而石碑村新的规划也在一步步实施。不但吸引了游客,还把游客口袋里的钱也吸引过来。这几年,通过石碑人上下齐心,由“单一种植、养殖业,靠天吃饭转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的目标奋斗,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向美好的生活迈进。

从平安区往北50公里,就是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互助县,近年来,互助县紧紧依托土族民俗、高原休闲健身、生态观光、温泉度假、青稞酒文化五大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了民俗接待、农业观光采摘、农家乐、旅游商品研发销售等脱贫产业。去年以来,互助县在西山乡牙合村等3个贫困村实施了旅游扶贫项目,打造出“最美北方梯田”“元甫沟自驾游营地”等旅游品牌,有力推动了贫困村脱贫攻坚步伐,使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创业富民和就业富民。互助县威远镇小庄村立足当地资源禀赋,选准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互助县率先走出了一条靠旅游致富的好路子,旅游接待户达到98家,占总户数的70%,全村92%的劳动力从事旅游相关服务。同时,景区通过优先吸纳贫困村民就业,销售特色农产品和农民手工艺品等方式,直接带动威远镇古城、白崖等周边8个行政村中的319户1293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短短几年间,互助全县的农家乐已从不足120家增加到400余家,自驾游营地从30多处增加到300多处,旅游商品加工点从90多家增加到150多家,从事旅游商品加工的群众从500多人增加到2100余人,探索出了“景区+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商品营销模式,在景区及周边村镇从事与旅游相关的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交通业、商贸业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产业多元化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旅游业与精准脱贫衔接更加紧密,旅游业已成为互助县“选得准、靠得住、落得实”的优势产业之一。预计“十三五”期间,互助县精准识别的118个贫困村4.85万贫困人口中,将有70个重点贫困村1.5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入股旅游产业分红、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等方式实现稳定脱贫。

这些只是海东旅游扶贫工程的几个亮点。近三年来,海东累计下达旅游扶贫项目资金9195万元,通过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旅游企业带动等模式,实施30个村的旅游扶贫项目。为了更快、更好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结合创建“美丽城镇”“高原美丽乡村”和“古村落保护”等政策,海东市重点建设了一批有山水依托、乡土记忆的名镇名村,培育了一批高品质的农家乐、休闲农庄旅游实体。同时,将乡村旅游发展与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生态农业等有机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进行差异化发展。依托土族、撒拉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扶持互助县威远镇、东沟乡,循化县街子镇、清水乡等乡(镇)发展民俗旅游接待,借助北山景区、孟达景区自然生态资源,引导互助加定镇、循化清水乡等乡(镇)发展以农家乐、休闲茶园为主的乡村旅游。

截至目前,海东市共有乡村旅游接待点840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306家,乡村旅游总收入达9.65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5万人。乡村旅游已成为全市旅游经济新亮点,在乡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带动农民脱贫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