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研究
 
突破农村公路发展瓶颈发挥交通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http://www.jyschl.com    来源:    创建时间:2017/11/3 16:32:2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创新性地提出的“精准扶贫”就是最好的见证。十九大报告中又立下铮铮誓言:“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既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新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执政党向世界所做的宣言。毋庸讳言,扶贫脱贫是一项艰巨任务,更是一项长期积累的问题。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做好全国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绝无退路。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还是在农村,特别是在西部贫困地区改善和全面脱贫,最主要的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提升是贫困地区开发建设、脱贫致富的首要条件,只有交通条件改善了,才能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当前,海东市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期,乐都区是青海东部城市群上的重要一极,能否尽快扭转区域交通劣势,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促进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我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乐都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乐都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和“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黄金时期深化精准扶贫”和“创新交通扶贫方式”目标要求,以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示范县、“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三项创建工作为依托,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和管养效能,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成为交通发展的亮点工程和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的“民心工程”。

(一)投资力度大。2010年至2016年,乐都区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共投资10.63亿元,其中争取省补建设资金9.88亿元,区级配套和乡村自筹资金0.75亿元。建设改造农村公路664公里,其中县乡公路248.2公里,通村油路415.8公里。完成村道硬化1549.1公里,56个美丽乡村89.466公里,南北山绿化247公里,安保工程276公里,大桥450延米/3座,配套桥梁1004延米/36座,客运站6个。先后配套精准扶贫村村道硬化资金1.02亿元;交通运行经费100%纳入一般公共预算。

(二)里程增长快。截止2016年底,乐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662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54.5公里。其中:国道105公里,占通车总里程6.3%;县道621.3公里,占通车总里程37.4%;乡道385.8公里,占通车总里程23%;村道528.4公里,占通车总里程32%;专用公路21.2公里,占通车总里程1.3%。全区290个行政村已实施村道硬化工程,行政村村道硬化率达82%,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100%。全区拥有客运线路 55条,公交线路 12 条,覆盖19个乡镇、335个行政村,建成乡镇等级客运站点19个,乡镇通班车率 100%,行政村通班车率95%。

(三)群众受惠多。全面解决141个贫困村、8934户30079名贫困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并逐步降低了农业经营、农民务工经商的交通运输成本,农村公路网络的不断优化使群众生产生活成本和农副产品、建筑材料等运输费用明显降低,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仅2016年全区增加温室蔬菜大棚783栋,农家乐22家,养殖专业合作社15家,农民经济收入提升20%以上,人均年收入增长1500元以上。

(四)综合效益好。目前,乐都农村公路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较大地改善广大农村的交通运输环境,增强农村经济综合承载能力,初步形成覆盖全区、结构合理、衔接顺畅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各乡镇普遍建立邮政服务机构,投递网、绿卡网、物流网三网建设已显雏形。为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流通,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乐都农村公路还存在总量不足、路网结构不合理、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安全保障性低、抗灾能力弱、管养不到位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当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基本要求不相适应,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标准不高。一是公路技术等级偏低。乐都区二级及以上公路仅占干线公路的 22.7%,占公路总里程的 3.4%,其余公路均为三级及以下公路。二是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农村公路修建时资金不足,已建成的许多农村公路缺少配套桥涵和标志标牌,缺乏安保和灾害防治工程,存在较多交通事故隐患,抢险救灾、应急保通能力差。三是有路无网。目前乐都区通村公路基本上以线状公路为主,村与村之间尚未形成能真正发挥效益的乡村网状公路。
  (二)筹资乏力。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省下拨的计划资金和市区两级的配套补助资金以及乡村的自筹资金,因地方财政困难,导致筹资矛盾较为突出。一是补助标准低。按照现行村道硬化主线每公里省补资金15万元、支线11万元的标准,与公路建设实际造价相差太大,不足部分难以配套到位,导致沿线群众负担过重。二是上级计划资金兑付缓慢。由于每年工程计划下达较晚,再加上公路建设验收合格后还要办理若干手续,导致上级计划资金到位严重滞后,既影响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县乡一级的资金压力。
  (三)管理滞后。目前,农村公路建设正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不少乡村公路不同程度地存在失管现象:一是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爱路护路意识差,常在路上堆放杂物,尤其在建筑房屋时,经常以路为场堆放沙石、水泥、预制板等建筑材料,既阻碍交通又容易酿成事故;二是过往的超限车辆和耕田犁地铁轮机械等,对路面造成严重损坏;三是缺乏必要的服务设施,在岔道口、急弯处、危险路段缺少路标和相应的安全警告标志,给通行车辆造成不便,也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对策与建议

加快推进乐都农村公路建设已是迫在眉睫,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从实际出发,提出以下点建议:
  (一)立足情实际,科学合理规划。在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的整个体系中,路网布局是核心环节之一。通过农村公路网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路网方案,既有远景发展规划,又有近期建设安排。以此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建设。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与《乐都区城市总体规划》19个乡镇规划等基础设施规划相统一,与乡镇建设规划相统一,保证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城市道路的顺畅衔接,避免因规划不合理而形成的“断头路”“分支路”等问题。在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同时将各项建设资金汇集整合,尽量使得各项目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使用。全面考虑产业布局、人口集中等因素,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把农民的愿望尽量反映在规划中,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协调发展通过农村公路网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路网方案,既有远景发展规划,又有近期建设安排。二是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将农村公路按行政等级进行分类,并结合区域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实际,支持经济路、出口路等重点道路优先建设,编制好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计划项目库。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统筹好全区交通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充分做好项目的论证及勘测设计,保持前期工作的超前性和连续性,确保交通建设项目“建设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农村公路建设要以老路拓宽提质改造为主,并做好排水、挡防和安全设施,沿线设置必要的公交车港湾及标志,尽量少占耕地、少拆迁,逐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
   (二)广辟筹资渠道,保障建设需要。农村公路建设在资金筹措和落实方面,主要积极争取省补助资金的基础上,落实县级配套资金。目前资金短缺始终是制约乐都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这一现状,一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近几年,随着原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成本的提高,先行的农村公路投资补助标准已无法满足项目实施需求,建议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提高农村公路投资补助标准,三级公路每公里提高到360万元,四级公路每公里提高到180万元,为推动边贫地区加快公路建设点务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人民交通人民办”的方针,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出钱修路、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同时,千方百计激活民间资本,可采用同乡会筹资、“一事一议”集资、修建功德碑捐资、以资代劳投资、企业参与建设、土地开发、公路冠名权出让、社会公益捐资等多元融资结构,采取把农村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进行捆绑等办法解决配套资金,打破公路建设资金等、靠、要上级补助的局限,破解融资难题。三是妥善解决好上级计划任务下达晚、审批程序复杂、资金拨付慢等问题。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上级主管部门补助资金拨付速度,缓解地方资金压力。

(三)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工程质量。质量是延长农村公路使用时间的重要保障,农村公路技术标准虽然不是很高,但质量要求决不能松懈。一是严格技术标准。严格执行《乐都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路基整治和混凝土浇筑,必须严格按照路基的宽度、平整度、压实度,路面的宽度、厚度、强度等指标实施,错车带的设置、排水和路肩安保配套工程一定要建设到位。二是落实质量责任制度。乡道、村道的施工及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是所属乡镇政府,区级负责对乡镇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全面落实设计、施工、监理和业主责任制,做到分层管理,逐级负责。建立农村公路质量责任人档案,将每条道路的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责任人的名字挂牌明示,实行施工质量终身责任制。三是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法人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监控体系,形成政府主管部门、项目法人、社会监理、施工企业、沿线群众齐抓共管工程质量的良好局面。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动员人大、政协、媒体和沿线群众参与监督,在确保正常监督检查工作的基础上,广泛接收社会监督。加大对影响结构稳定和安全的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监督力度,最大限度地消灭质量管理通病和实体质量通病。四是从严查处质量问题。在质量检查中,对发现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的,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责任单位立即进行整改,决不手软,该返工的坚决返工,对返工造成的损失,按责任划分由相应单位承担;对屡整屡犯的施工单位,坚决清除并终止施工合同;对质量监理人员玩忽职守造成质量问题和严重后果的,追究其单位的经济责任乃至责任。

(四)落实管养责任,巩固建设成果。“三分建、七分养”是公路管理的经验总结,农村公路也不例外。目前,随着乐都大范围农村公路 “三通”工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村公路不能只停留在建设上,而更要注重管理与养护。确保养护资金的投入。按照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有关精神,将农村公路的养护费列入预算,确保养护资金的稳定投入。落实管理责任。明确政府责任主体,落实“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三级管护模式。设置专门管护机构(乐都区农村公路管理所、乐都区路政管理所)、19个乡镇成立农村公路管理站(1名兼职站长、2-3名专职管护人员)、354个行政村(2-3名工作人员)管护小组,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加强养路队伍建设。按照“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稳定的养路队伍或组建养护公司,实行专业化、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效和水平,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强化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严厉查处私自占用、挖掘乡村公路及乱搭乱建、超限运输等违规违法行为,维护公路路产、路权,保障乡村公路安全畅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五)发展运输服务,促进要素流通。公路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流、物流、车流的有序流动,只有大力发展运输业,才能体现出公路建设的功能价值和作用。为使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农村运输业并举,把农村客运站点设施与农村公路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的同时,坚持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市场,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投入,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为农村运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努力让农民群众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实现“把公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把车站设到农民家门口,把车辆开到农民家门口”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此外,为保护农村运输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对农村营运车辆,在规费征收等方面结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减轻农村运输经营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经营效益,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村运输事业,形成乐都区大交通、大运输的发展新格局。

             (作者系乐都区人民政府区长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