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研究
 
关于乐都区城乡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及
预防对策的几点思考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http://www.jyschl.com    来源:    创建时间:2016/8/18 16:33:4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乐都区城乡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通行条件和交通安全管理逐步得到改善,现代交通工具也大量进入了普通家庭,机动车拥有量和道路车流量聚增,道路交通各要素与日益增强的交通需求矛盾突出。交通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特大交通事故不断发生,已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危及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据统计,近5年来,乐都区南北两山辖区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90起,死亡23人,受伤221人,财产损失6063.7万元,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社会影响大。事故的多发频发凸显了我区人、车、路以及交通管理之间的矛盾,农村交通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进一步加强城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乐都区道路基本情况

截止2015年底,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561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51.2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52公里、二级公路57.7公里,三级公路40.1公里,四级公路1221.4公里,等外公路189.8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105公里、县道621.4公里、乡道385.8公里、专用公路21.2公里、村道427.6公里。全区35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畅,行政村通畅率达100% 232个行政村实施村道硬化,村道硬化率达66%。拥有客运线路80条,其中,班线车线路69条,公交线路11条。乡镇通班车率100%,行政村通班车率92.9%;全区新开通城市公交线路11条,拥有公交车75辆,有出租车辆337辆,班线车264辆。年内完成客运量129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5165万人公里,货运量1276万吨,货物周转量18.8亿吨公里。

二、道路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近年来发生的交通事故分析、对事故发生地点的实地查看和南北两山区域部分城乡道路调查,综合起来主要是人、车、路、环境四大因素。由于这四大因素不协调、不完善,因而导致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一)人的因素。包括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参与人和交通安全管理人。一是机动车驾驶人问题不少。在农村三轮车、拖拉机、摩托车驾驶人居多,占农村机动车驾驶人的80-90%以上,这部分群众大多数没有经过严格的教育培训,属自学成才”“半路出家,还有部分群众没有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证,属于无证驾驶。不少人驾车旁若无人,只顾自己前行,不管他人安全,超速、超载、人货混装、争道抢行屡见不鲜,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有的驾驶人无证驾车;有的摩托车不办理注册登记、无牌无证、多人乘骑;有的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这些驾驶者,他们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不是建立在自觉、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的基础上,而是为了应对交警检查装潢门面,与交警捉迷藏,看到交警就循规蹈矩,遇不到交警就横行霸道,肆无忌惮。二是交通参与者综合素质较低。由于不少农民群众文化水平低,学历浅,长时间处于自由的交通状态中,在路上行走随心所欲,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对道路交通的基本原则不甚了解。农村群众参与道路交通时,以我为中心思想占主导地位,行人横过公路低头猛跑,不注意避让机动车;有些交通参与者在参与交通活动时,没有意识选择合法经营的交通工具,在实际生活中只是图了方便选择非正规交通工具。三是交通安全管理难度不小。由于公安交警的警力不足,国省干道、城区和区乡道路无法同时兼顾。因此,在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仍存在着盲区盲时现象。由于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驭人交通违法行为往往采取批评教育为主的手段,警告后放行,这样根本没有引起交通违法行为人的重视,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得不到根治。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尚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往往是交警或交通执法人员单打独奏,唱独角戏,管的紧了采取躲藏或与管理人进行对抗,发生抗法后往往都是大事画小,小事画了,驾驶人违法成本低,社会整体防控体系没有真正形成,达不到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的目的。

(二)车的因素。近年来,机动车数量大幅度增长,机动车除了作为交通运输工具外,还被用作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而进入农村家庭。仅2015年,我区就增加了将近1000多辆小汽车,平均一天增长2.56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乡村居民逐渐富裕,五小车辆拥有率逐年上升,机动车种类繁杂,但安全技术状况差。这些车辆很少办理法定的牌证和异地转入手续,车辆没有保险,大多数农机部门管理的变型运输车车主为增加收入而不顾交通安全,客货混装、超载、私自改装车辆,虽然短期内获得一些经济效益,但是给正常的经济秩序和交通秩序带来巨大的危害。特别是取消养路费后,农用四轮车、手扶拖拉机大量拥上路面,给交通安全带来较大隐患,成为道路上一颗颗滚动的炸弹。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一部分并不富裕的农民为了尽快致富,买了一些二手车甚至报废车从事营运,人为地制造了安全隐患;另外一些是逃避税费,不愿办理牌证,成为黑车

(三)道路因素。根据实地查看,许多山区公路由于依山盘山修建,悬崖多,急弯多,陡坡多,临坡、临崖而建,路高沟深,因山区公路修建时间早,公路上的安保设施少。部分路段没有修筑道路防护挡墙,放置防护栏等;部分坡陡路段处没有放置减速设施;部分急弯处没有放置安全凸面镜、减速标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再加上县乡公路等级低,通行条件较差,绝大部分通乡通村道路狭窄,一般都34米宽,被戏称为不三不四路,村与村相连的道路急弯较多,有的急弯路呈直角急弯,乡镇道路两侧村庄违法建筑较多,道路交通标志不完善,很多乡道、村道一个交通标志都没有,成为地地道道的裸体路,无法正确警告和提示驾驶人安全行车。这些道路缺乏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抗灾能力差,养护维修不到位,许多路段损坏后得不到及时修复,对通行影响较大,安全隐患较为突出。

(四)环境因素。农村道路环境复杂,通行能力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合在同一路面上,家禽、牲畜随时出没在路面上,路肩绿化不规范,路面有时出现泥土、石块,车辆停放无序,影响交通等。同时,由于公路沿线群众守法意识差,堆物占道、乱设摊点等违章现象比较普遍,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

据不完全统计,我区辖区每年发生在农村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量的60%以上,死亡事故则占整个死亡事故的80%以上。因此,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所在,也是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加强城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隐患整治的对策和建议

交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单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是很难取得根本性进展的。也不是一个部门,一项措施,一个阶段整治就能奏效的。道路交通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各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广大群众的配合。只有政府、规划、交通、交警以及相关部门协同作战,综合研究和找出相应对策,然后重点突破,逐项解决,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社会化长效管理工作机制。树立抓安全就是抓效益的思想,农村道路由于交通流量小,相对于国省道来说交通事故较少,但从绝对数来说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占整个道路的比例较大,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抓好了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控制了整个道路交通安全的源头。把纠正交通违法行为落实在基层,把交通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培养广大交通参与者良好的交通习惯,提高交通道德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已经成为交通管理部门当务之急。公安交警等几个职能部门力量有限,无法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因此,需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作为政府工程来抓,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逐级负责的社会化、网络化、规范化的城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并组织乡镇政府和安全监管、交通运管、公路路政、农机监理等职能部门,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及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召开城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联席会议,认真分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查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工作措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合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彻底解决城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难题。

(二)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安全管理新机制。一是成立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站。专门负责协助区公安、交通部门管理乡镇道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负责开展对沿线村民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协调辖区有关部门经常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二是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可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养护的管养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主体负责、承包人包干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保证体系。推行招标养护、委托养护、合同养护、承包养护等模式,建立健全养护市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的养护施工单位;日常小修保养由行政村落实农民养护工具体负责养护。根据交通量和路面类型情况,选择日常性养护、季节性养护、临时性养护等模式,对交通量较大的可采取日常性养护,交通量较少的一般采用临时性对外发包养护,还可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实行弹性养护制,忙时干农活,闲时养村道,不拘形式养好路。三是建立协管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农村基层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选拔培养一批乡镇村主任和热衷于道路交通管理的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编外交警,形成区、乡、村、组四级道路交通管理力量,协助公安交警部门管理农村道路交通。四是完善联合执法体系。由交警、派出所、运管、路政、纪检等人员组成的执法队伍,全力保证执法人员身、心不受侵犯,遇到阻碍执法人员执行职务、强行冲卡、聚众闹事、扰乱执法现场秩序、辱骂执法人员、不配合执法的,一律有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执法人员加大交通违法行为管理、处罚力度,使交通参与人不敢违。

(三)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村民交通安全意识。一是加大违法曝光力度。努力拓宽宣传渠道,多方面、多方位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结合各类交通事故案例,以案说法,对日常交通违法行为要及时曝光,切实增强广大市民和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二是加大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法》《道路运输条例》等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督促、指导各机关、单位、街道、社区开展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培养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守法、文明交通意识。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注重交通安全的观念。新闻媒体也利用案例剖析、公益广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三是加大新型媒体宣传力度。利用学校、宣传栏、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在广大市民中,重点是在市场经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员中,宣传文明通行活动的意义,开展文明通行、做文明市民的实践活动,提高广大市民和未成年人珍视、善待生命,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做一个文明通行的好市民。四是落实宣传责任制。把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认真抓好、抓落实。把这项工作与其它经济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切实落实好交通安全宣传责任制,同时,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分解到镇、村、社负责人头上。把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当前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五是完善个人诚信档案。将交通违法行为与个人诚信档案建立信息互联,制定制度使个人诚信好坏是参与社会各项活动的必要条件。树立违规违法可耻,遵纪守法光荣,牢固建立个人诚信与生命同样珍贵的意识。

(四)加大管控力量,提高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能力。根据道路交通量增长幅度和管理任务的实际情况,按辖区人口配比增加交警警力编制,充实人员、装备、车辆,建立基本经费保障制度,并加大对科技强警的投入,保证通讯工具、防护器具保持良好状态,充分发挥高科技装备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战斗力,让民警从机械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扩大管理范围,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对村级公路改造水泥路面后,为确保村道公路的安全畅通,由村民委员会制定村规民约对占用公路晒粮、乱堆乱放、损坏公路的行为予以禁止,并制订了相关处罚规定,使村民能自觉地维护乡、村道路,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同时,不断强化源头管理,经常性深入所辖城乡农村公路,了解城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积极争取所在乡镇和村委的配合和支持,对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等农村车辆及私家轿车注册登记情况和驾驶证申领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逐车逐人建立工作台帐,全面掌握辖区农村各类机动车辆的底数。按照城乡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规律和成因分析,主动向当地政府报告,积极会同安监、交通、运管等部门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五)整改道路隐患,有效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在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工作中,加强对区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安装与维护,是一个很关键并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对不符合工程技术标准或安全隐患突出的路段进行及时排查整改,逐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消除事故隐患,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建立农村道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输等工作的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解决农村道路的管理养护资金问题。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政策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对农村道路进行改造,提高道路的等级标准和安全通行能力。三是探索客运经营有偿转让。改变目前客运经营与道路建设养护脱节的现状,对农村道路的客运车辆应减免各种税费,并给予适当财政补贴,使经营业主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客运车辆的更新换代、农村道路的改造和养护当中,从而提高农村道路的安全通行能力。

             (作者系乐都区委常委、副区长尉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