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研究
 
关于乐都区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http://www.jyschl.com    来源:    创建时间:2016/8/12 10:00:08    

  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加舒适高效的环境和服务,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乐都作为海东核心区,是全市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是今后市政府驻地所在,城市环境是否整洁优美,交通是否便捷,基础设施是否完备,社会生活是否有序,是否具有安全感和亲和力等,都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吸引力,决定着它的发展前景。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不仅要求我们城市硬件建设要和地级市相匹配,而且要求城市软环境相匹配,城市软环境就体现在城市总体管理水平上。尽早在东部城市群中实现迅速崛起,就必须要按照中央、省、市战略部署和要求,坚持五个发展定位不变,把握住城市发展的根本定位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确保尽早实现在东部城市群建设中部快速崛起、特色崛起。

  一、基本情况

  乐都区现有城市人口12.5万人,建成区面积10.1平方公里。现有游园广场7处,城市绿地面积31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8.1平方米;城市道路总长39公里,城市供水主管线达65公里,自来水用水普及率达100%,城市天然气管道达72公里,天然气普及率62%;建有污水处理厂1座,污水排水管线达34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现有垃圾填埋处理场3座,中转站1处,城市保洁覆盖率达80%,年垃圾清运处理量4.4万吨,处理率达90%200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县城”荣誉称号,2010年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2011年通过垃圾无害化“省级二级”评定。

  二、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乐都区坚持高起点规划城市、高标准建设城市、高效能管理城市,城市建设和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五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与统筹城乡发展和未来城市建设的要求,与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理念尚未形成。从全区城市管理的现状看,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重建轻管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时,现代化城市管理理念、服务意识和卫生城市品牌意识尚未广泛形成,城市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城市管理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目前全区城市管理体制条块交错,各自为政,缺乏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协调机制,未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城市管理走上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的管理轨道。三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随着我区城市建设全面铺开,城市规模扩张迅速,但由于规划前瞻性不够,建设不均衡,停车场、公共厕所等一些基础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不配套,硬件设施不健全,影响了城市管理的质量。四是市民文明素质整体不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大量农民涌入城区后,对城市管理的认识度、参与度和支持度都不高,缺乏应有的城市意识、市民意识、文明意识,一些违法违章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遏制。五是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亟待建立完善。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规不健全、操作性不强,城市交通、环境卫生等管理手段落后,严重破坏了市容环境和城市形象。

  三、科学把握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新内涵,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上台阶

  “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用准确的思维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用坚定的信心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全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我们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城市总体布局方面。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空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十三五”时期,我区将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新发展思路,把握区域发展新机遇,综合考虑地级市城市功能定位、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加大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衔接,加快中心城市功能建设,确保留住和彰显乐都特有地域、文化等特色“基因”。城市建设总体布局按照“全域统筹、城乡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与东部城市群、西宁—兰州城市群建设相协调的城镇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一心放射、十字轴带、多点成环”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力争将我区建造成为以新型工业、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高原生态宜居区。

(二)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城市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建设的龙头,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乐都作为海东核心区,增量发展的空间巨大,在城市整体规划上不仅要以地级市标准看齐,更要高站位规划,确保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地位和品位高度匹配。当前,我区在认真对接《海东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朝阳山、医疗城、站前等七大片区控制性详规以及城区旅游片区、重点集镇建设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加强交通、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专项规划间的统筹衔接,推动 “多规合一”进程,确保“一张图纸干到底”。年内高标准完成高庙、瞿昙2个美丽城镇和25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和城市道路、停车场等各类规划的修编和审查工作。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严格规划落实,采取“预防在前、违法必究”的强力举措,强化城区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发挥好调控、引领和约束作用。目前,我区城市建设正在大规模进行,对于违章搭建、违法建设等突出问题,我区将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加强建筑秩序动态监控,对严重违反城市规划的违章建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拆除一起、曝光一起,并要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坚决遏制违章建筑上升的势头,维护城市正常的建筑秩序。

(三)城市建设管理方面。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积极推进城市带动战略,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在城市建设上,今年我区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着力实施市政道路、停车场、供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83项,完成投资30亿元,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辐射能力。利用今明两年时间全面完成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工进城购房,加快房地产库存化解,更好保障住有所居,培育城市群和增长极。年内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4.5亿元,完成“两房”改造5129套。在城市建管上,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城市建筑一旦形成就很难移动或消除,必须在建设之初就加强管理。今后,我区城市城市建设将以“开放街区”为建设方向,进一步加强城区城郊建设土地出让把关,对主要地段建筑物或标志性建筑物和郊区村民住宅建设进行严格审定,确保建筑体在符合规划要求的基础上,保留和彰显乐都地域特色文化和符号,在提升城市美观和形象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城市的灵气和秀气,提升市民归属感和城市总体品位。

(四)市容市貌管理方面。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城市环境好不好,城市竞争力高不高,既要靠建设,更要靠管理。在行政体制上,年内争取成立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健全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城市全覆盖管理网络。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和公安联合执法,保障依法行政。另外,建立由行政执法大队、乡镇(社区)干部、志愿者参加组成快速反映机制网络,及时处理在城市管理中出现的违章问题,努力形成职能部门、乡镇协调联动的“大城管”工作格局,重点解决好城区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执法人员配置上,高起点选配执法人员,高标准做好执法培训,招录有法学、管理背景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执法一线队伍,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壮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执法力量,提高依法管理能力。在管理智能化上,依托海东市“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平台建设,解决人少事多问题,震慑破坏公共设施、交通违法等行为。整合现有的城市网络资源、设备资源、线路资源,积极应用视频监控系统、通讯指挥和移动执法系统,建立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使城市管理、监督、服务一体化,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质量和水平。在防治“城市病”上,我区年内完成人工造林4.4万亩,新增城市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实施碧水蓝天、家园美化等环境专项行动,确保空气优良率达75%以上;加快城区道路环线建设,打通城区“断头路”,形成内环外联的城区路网格局,进一步缓解佳通拥挤状况;争取年内全区旧城区道路改造和给排水建设基本完成,城市新形象基本展现。

(五)城市共同管理方面。坚持协调协同,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融资方面,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放污水处理、城市绿化、环卫保洁、市容市貌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市场,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有资质、有经验、有能力的专业企业进入城市管理管护作业市场,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投入新格局。多元共治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管理任务日益繁重,由政府一家主导包办的城市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必须加快建设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城市管理新机制。同时,继续巩固和深化职能改革成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解决“越位”、“缺位”、“错位”问题,把应由市场和社会承担的职能交给市场和社会,集中精力管好自己该管的事。突出重心下移,在事权、财力方面向基层倾斜;突出群众参与,有效发挥基层社区的管理、服务功能。

 

           (作者系乐都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尉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