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研究
 
乐都区六盘山扶贫攻坚交通示范县建设与思考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http://www.jyschl.com    来源:    创建时间:2015/9/29 10:58:53    

 

一、现状分析

(一)区域现状

乐都区地处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中下游,东接民和县,西连平安县,南临化隆县,北与互助县毗邻,东西宽64公里,南北长76公里,区域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区辖712乡,354个行政村,14个居民委员会,是汉、藏、蒙、回、土等多民族聚居区,2014年全区总人口29.2万人,其中城镇居民12.7万人。2014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78亿元,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亿元,增长14.3%。完成区属固定资产投资108.8亿元,增长27%;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4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92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92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4亿元,增长14.5%

(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公路方面,初步形成了以京藏高速、109国道为骨架,区、乡、村公路为脉络的外连毗邻省、县,内通区、乡、村的“一纵五横,十一出口”路网雏形。截止2014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41.491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47.26公里,其中国道105公里,占通车总里程7.3%;县道613.4公里,占通车总里程42.6%;乡道390.994公里,占通车总里程27.1%;村道317.469公里,占通车总里程22%;专用公路14.637公里,占通车总里程1%。全区354个建制村中已通沥青(水泥)路345个,未通畅9个,通畅率达97%。全区目前营运车辆达4743辆,其中客车660辆(公交车59辆,出租车337辆),货车4083辆(危险品货车6辆),开通公交线路11条,区内班车线路66条,覆盖19个乡镇,331个行政村,行政村班线车覆盖率为94%

铁路方面,兰青铁路及兰新高铁东西横贯全境。

民航方面,距青海省最大的机场—曹家堡机场仅有36公里。

邮政方面,发挥“点多、面广、线长”,投递网、绿卡网、物流网三网建设已经形成。

二、发展优势与不足

(一)发展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乐都区位于湟水河中下游,年平均温度为6.9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为335.4毫米,无霜期144天,耕地面积36.5万亩,农业、旅游、矿产资源丰富。

2.区位优势独特。乐都区介于西宁、兰州两大省会城市之间,兰西经济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是海东市行政、文化和教育中心,青海省次中心城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3.面临难得发展机遇。2002年乐都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颁布后,被纳入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随后被列为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八中心”城市之一。2013年起国家确定“一带一路”战略,乐都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为加快交通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二)发展制约因素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乐都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综合交通网络尚未形成。

1.农业作为主导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由于地处干旱山区,区域内主要是内陆半干旱性气候,加上地下水位深,开发利用困难,大部分耕地不具备常规灌溉条件。同时农业新品种引进少,科技转化能力低,农业产业化步伐仍然缓慢,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撑和带动力不够。

2.财力不足,资金压力大。工业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差。地方财政自给率低,2014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2.34亿元。由于无力解决公路建设地方配套资金,公路建设投入不足,工程质量存在隐患。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力度不够,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落实不到位,全区203公里县乡公路没有纳入养路费补助范围,不同程度存在失养现象。

3.贫困人口占比较大。2014年贫困人口达36737人,占总人口的约15.4%

4.交通资源分布不均、技术等级偏低铁路及所有重要干线公路均分布在川水地区,呈东西向布局,向南北呈鱼刺状辐射,缺少南北贯通的主干线。公路技术等级低,二级以上公路仅占通车总里程的7.6%北山和南山地区断头路较多,还有615个自然村公路未修建,124个行政村1156公里村道未硬化,对外连通不畅,农村公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受到一定制约。

5.安全水平低。南北山土质为湿陷性黄土,山大沟深,部分通乡油路已超过设计年限,公路病害较重。已建农村公路中,不少公路桥涵防护工程简陋,缺乏必要的安保工程。

6.公路运输服务滞后。大交通格局尚未实现,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内外交通换乘率不高,客货运输发展受到制约。客运方面,乐都一级汽车站管理跟不上,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多数乡镇汽车站等级低,设施简陋,再加上班车数量少,车况差,驾驶员素质不高,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城区公交站设置不规范,县乡客运班车缺少固定的停靠站点。货运方面,缺乏必要的货运站场,物流聚散和辐射能力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物流意识较差、物流知识缺乏、物流重视不足等诸多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村物流发展滞后。

三、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思路

  “十二五”收官之年及“十三五”期间,乐都区交通示范县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四好农村路”的精神和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国家扶贫办、发改委《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以及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有关部署要求,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稳县、新型工业强县、生态宜居立县、科技教育兴县、文化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综合交通、绿色交通、智能交通、平安交通建设,通过加强通乡、通村油路、安保设施建设及农村危桥改造,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及抗灾和应急保障能力,努力构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为乐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脱贫,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交通运输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二)主要任务

交通示范县建设的主要任务: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规范发展、协调发展、安全发展和引领发展为主题,注重交通基础设施总体供给能力和质量的提高,注重交通运输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统一,形成适应全面小康的交通运输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15年,综合交通组织架构初步形成,公路交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运输管理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交通运输的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综合交通组织架构日臻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基本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提前实现《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的各项目标。

1.完善与西宁及周边县城的运输通道。依托国省干线公路,打通与周边县城的干线交通联系,完善南北大通道及南北山东西大通道,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构筑更为便捷、快速、高效,内通外联的快速运输系统,更好发挥乐都区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乐都区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上与西宁及周边县的合作,加快形成开放合作的新局面。

2.提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可达性和通畅性。加快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建设,具备条件的乡镇向自然村延伸。助推“美丽乡镇、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资源开发服务型、交通物流型和农牧业服务型精品城镇。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农村公路通达通畅水平显著提高。

3.促进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加快产业路、旅游路建设,通往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的重要产业路,瞿昙寺、药草台寺、柳湾等景区的旅游路达到一级及以上标准,促进产业路、旅游路与干线公路和农村路网的连接,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4.加大公路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建设。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安全能力建设,在路侧有悬崖、深谷、深沟、高边坡等的路段,建设桥涵和必要的安保、边坡、排水等基本防护设施。加强农村危桥改造,保障公路、桥梁安全畅通,提高路网整体服务品质和安全水平,确保群众“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安全”。

5.统筹城乡客运,畅通农村物流,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运的通达深度和客运网络化水平,有条件的乡镇取消客运班车,推动公交车下乡进村。提升乡镇客运站等级,建设客车停靠点(招呼站或候车亭牌),改善乘候车条件。结合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改造,以乡镇汽车站为依托,逐步建设集农村公路养护、客运管理、农村物流、源头治超、信息集散于一体的乡镇交通运管所,保障广大农牧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权利。

6.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建设。根据中央、省、市建设完善职能有机统一的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建设的要求,在区政府机构改革中,将区内涉及铁路、民航、邮政方面的相关职责划归区交通运输局承担,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综合交通行政运行机制。

四、交通示范县建设目标

根据交通运输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纲要》和青海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乐都区交通示范县“十二五”末及“十三五”期间建设目标是:

——综合交通组织体系建设。到2015年,综合交通组织构架初步形成;到2020年,综合交通组织体系日臻完善。

——干线公路建设。到2015年,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装率均达到100%

——农村公路建设。到2015年,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均达100%;到2020年,乡镇和建制村沥青(水泥)路提质增效,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均达60-70%

——客货运输服务。到2015年,区客运站条件明显改善,85%的乡镇建有等级客运站,80%的建制村建有汽车停靠点(招呼站或候车亭牌),100%乡镇和85%的建制村通班车,农村邮政物流得到快速发展;到2020年,100%乡镇建有等级客运站,100%的建制村建有汽车停靠点(招呼站或候车亭牌),100%建制村通班车,农村邮政物流得到全面发展,农村客货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公路安全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桥涵等构造物逐步配套,安全性明显提高。国省干线公路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加大与国家、省协调力度,做好六盘山扶贫攻坚交通各项工作,把乐都区打造成为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先行示范县(区),成立以主管区领导为组长,协管区领导和区交通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交通示范县(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交通局,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沟通协调、项目实施、招投标及质量监管等工作。

(二)制度保障 

一是在全省探索试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加强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县项目管理。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管理服务单位,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工程款支付、竣工结算和竣工验收、资产移交等工作进行专业化管理,并对项目工程质量、安全、投资、合同、进度、环保、信息等方面进行全程管理和控制,有效解决项目建设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农村公路项目建设管理质量和效率。二是研究完善乐都区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交通示范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管理细则,完善责任体系,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绩效考核,规范各项管理。针对当地存在的农村公路多在山区且技术等级偏低、县乡班车车况差、超员现象多、驾乘人员安全意识弱、客车不进站等安全隐患,研究拟定城乡客运、农村公路、公路超限超载治理等管理办法,依法依制度进行管理。

(三)资金保障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项目建设合理规模。在抢抓把握国家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投资的同时,充分利用海东市建设新城的机遇,配套完善交通基础,并加大区本级财政投入,每年将财政增收、土地出让金等安排一定比列作为专项资金配套建设试点工程;加大土地整治、扶贫和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二是整合各方资源,大力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一方面积极引进国际农发基金青海六盘山片区扶贫项目,争取农牧、扶贫等相关部门增加对交通扶贫项目的投入。另一方面,运用好市场机制,进一步扩大银行信贷规模,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社会资金以多种模式参与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在内的城乡建设。同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严防挤占、挪用、截留、贪占等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四)人才技术保障

一是抽调业务精通、责任心强、作风过硬的人员组成项目小组,具体承担试点项目的管理工作。建立人才交流培训机制,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基层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输管理等交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培养交通急需的建设技术、管理人才。二是加强公路建设、灾害防治、绿色环保、安全应急等技术的研究,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和质量。

           (作者系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王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