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研究
 
发挥河湟文化优势 打造青海旅游新兴地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http://www.jyschl.com    来源:    创建时间:2015/8/28 8:55:45    

——关于对乐都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年〕31号)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年来,乐都区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已发展成全区重点旅游产品,其中西宁--瞿昙寺--柳湾被确定为环西宁夏都旅游圈文化旅游线路,乡村旅游成为环西宁夏都旅游圈知名产品。柳湾、瞿昙寺等景区旅游人数逐年增长,随着瞿昙寺文化旅游景区、柳湾原始社会大遗址公园等建设项目的实施,全区将成为青海省最具潜力的旅游文化产业新兴地。

一、旅游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乐都区紧紧围绕建设河湟文化中心、创建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海东市旅游集散中心,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活区”战略,推动全区旅游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旅游经济收入持续增长,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区共有A级景区5家(瞿昙寺景区、柳湾景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杨宗景区、河湟碑林),旅行社 6家,宾馆饭店 72(床位2665),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家(国家级、自治区级各2家),乡村旅游接待点140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682人。2014年,共接待游客110 万人次,同比增长23.7 %,旅游总收入达到 2.3 亿元,同比增长39%;今年,1-8份全区接待游客86.5 万人次,同比增长27%,实现旅游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32%

  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拓宽渠道,认真贯彻落实。乐都区把宣传贯彻《旅游法》、《旅行社条例》纳入旅游总体工作部署,并贯穿于旅游管理工作和开发经营等活动的全过程,邀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将“一法一条例”内容作为全区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必修内容。通过印制条例单行本、悬挂宣传横幅、制作宣传标语牌、设立专题宣传网页、开辟法制宣传专栏、知识竞赛、设立咨询台、条例解读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遵守旅游法律法规和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规划,指导有序发展。按照“一法一条例”要求,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合理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逐步完善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各项制度。先后编制了《乐都区旅游总体规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瞿昙寺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等,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步伐;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乐都河湟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乡村旅游建设服务指导标准》等,引导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多措并举,加快资源开发。一是成立旅游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签订“旅游工作目标责任书”,确定了重点督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旅游业齐抓共管格局已初步形成。二是区上从2015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三是全区开工建设瞿昙寺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凯博大酒店、大地湾湿地公园等投资过亿元重点旅游建设项目5个。其中,2014年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同比增长23%,今年18月份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四是开展了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建立了旅游建设项目库,利用各种平台开展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活动。

(四)强化监管,优化发展环境。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完善执法责任制,重点加强了“零、负团费”、旅行社承包、挂靠的治理整顿,查处低价招徕游客、超范围经营等典型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制度,认真处理旅游投诉案件,2014年以来,旅游投结案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加强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并联合卫生、交通、质监等部门,对旅游企业的消防、食品卫生安全、游乐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五)抓好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重点推出了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国际高原攀岩精英赛及南山射箭、北山赛马、春节民俗文化等节事活动,积极宣传旅游业产品;利用省、市组织的宣传平台,在主要客源城市、交通干线沿线城市进行旅游推介活动;瞿昙寺、柳湾景区已纳入央视宣传范围,分别在央视1套、4套、13套滚动播出;正在拍摄制作《魅力乐都》旅游宣传片、《瞿昙寺之谜》纪录片、《梦里故乡》微电影;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探索“互联网+”旅游宣传营销模式等等,进一步扩大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有效提升了乐都知名度。

(六)突出重点,促进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六大工程,培育建设瞿昙寺文化、柳湾彩陶文化、民间射箭文化、书法文化、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河湟民俗文化等旅游产业集群,提高了乐都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水平。目前,已启动的文化旅游融合重点项目有瞿昙寺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柳湾原始社会氏族公社聚落遗址和墓葬群遗址保护建设、七里店民俗文化村等项目。

  三、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一些乡镇、部门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及旅游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充分,尤其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对于提高乐都在外知名度方面的积极作用认识还不到位,致使旅游文化产业的宣传营销和旅游产品的研发促销力度不强,影响着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同时,乐都区旅游形象宣传还没有准确定位,不利于旅游推广和促销,相对制约着全区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旅游经费投入不足。区上虽然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但旅游业发展资金需求量大,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如重点旅游景点至交通干线旅游公路等级较低,可进入性较差,不能很好满足游客需求;一些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旅游项目投入开发机制不够成熟,金融单位对旅游项目贷款顾虑较多;加之招商引资力度不大,没有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民间资本对旅游开发的参与率仍然较低等等。

三是资源整体优势发挥不充分。全区旅游资源和经营单位还存在着隶属于不同部门、受不同行政管辖的情况,在行业监管中仍存在着各自为阵的现象,有效的部门监管协调机制还未建立,没有形成监管工作的整体合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结构仍然比较单一,主导性产品以传统观光为主,娱乐、休闲、度假、购物等旅游环节未能有效地统一、整合;现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分散发展、无序发展,造成停车场、公共标示标牌、环卫实施等许多公共服务难以配套等等,使旅游资源整体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旅游品牌的打造上尚未形成示范效应。

四是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服务功能相对薄弱。有些景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服务功能较薄弱,主要反映在接待环境较差,观赏性和参与性未能很好结合起来,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旅游要素还处在低级水平状态,不能完全满足游客需求。因此,在合理布局高中低档接待设施,优化旅游住宿设施结构,引导建设一批青年旅舍、家庭旅馆、自驾车营地等接待服务设施方面尚待进一步健全,尤其是旅游景区的交通指示系统、环境卫生、旅游中心、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

五是文化内涵注入不足。乐都区地处湟水流域腹地,是河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体现着宗教、农耕、饮食、民俗、远古等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但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中景点线路设计缺乏文化脉络的联系,景点导游没有完整系统的解说词,旅游商品缺乏深刻的文化品质,接待屋舍、饮食服务缺少地方的文化特色等,这些已成为制约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因素,影响着全区旅游文化产业持续发展。

  四、对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旅游文化产业是宣传乐都、推进民生、造福民众的阳光工程,在促进乐都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全区旅游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我们认为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改革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依法兴旅,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鼓励社会创业的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坚持统筹推进,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生态为要、民生为本,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抓住当前旅游业发展大好时机,重点编制全区《旅游业“十三五”总体规划》、《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等旅游专项规划;抓紧研究文化旅游、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发展潜力较大的旅游产品和公共体系建设,加强对产业要素的研究整合,积极推进重点景区体制调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二)强化公共服务,推进配套功能升级。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海东市游客集散中心创建为重要抓手,实施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道路、旅游直通车、旅游厕所、露营地、旅游信息咨询平台建设等工程。完善“快进慢游”的全域化便捷服务体系,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完善供水供电、应急救援、垃圾污水处理、安全消防、医疗保障等配套设施,有效提升景区整体品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的同时,通过整合道路交通、服务业、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古村落保护等专项资金,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更好地支持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

  (三)强化开放意识,推进融合发展升级。提高乐都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水平,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六大工程,培育建设瞿昙寺文化、柳湾彩陶文化、民间射箭文化、书法文化、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河湟民俗文化等旅游产业集群。树立城市即旅游的理念,制定旅游全域化城市标准,推进旅游全域化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生态、文化为载体,组织实施乡村旅游“一线两翼”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农村扶贫中的特殊作用,选择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贫困村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大力发展运动休闲、康体度假、赛事观赏、山野户外和民间民俗等旅游,建设运动健身基地、休闲养生基地、森林公园和水利风景区。制定“互联网+”旅游行动计划,系统化提升旅游管理、服务、营销信息化水平。强化与互联网企业、在线旅行商合作,加快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建设,充分运用旅游微信、微博、微网站等“微平台”,提升乐都旅游线上线下营销实效。

  (四)强化载体建设,推进内生动力升级。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推进瞿昙寺、柳湾、药草台、农业园区、水峡、冰沟、仓家峡、羊官寺、民俗博物馆、西来寺、老爷山创建国家A级景区,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11个片区作为发展重点,推进碾伯西岗、寿乐王家庄、瞿昙石坡等6村乡村旅游集聚区快速发展;利用旅游网络招商、宣传平台,确定并发布全区重点旅游项目,推进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重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做强旅游市场主体。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联动,培育旅游业发展和景区运营龙头企业,争取金融机构加大项目贷款资金投入,丰富旅游信贷产品体系,探索推广项目特许经营权、收费权、门票收益权等抵质押贷款产品,由政府组织或参股设立旅游专业担保公司,丰富旅游小微企业贷款增信模式,增加旅游业发展信贷投入。

(五)强化品牌经营,推进旅游消费升级。紧紧抓住国家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把乐都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融入到丝绸之路建设的大格局中去,体现地方鲜明特色,在南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将“彩陶故乡·欢乐之都”的旅游品牌打响叫亮。联合媒体、影视公司制作旅游宣传片、纪录片、微电影,与主流广播电视媒体策划旅游专题节目,在中央频道分时段宣传,进一步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充分利用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国际高原攀岩精英赛等活动平台,组织策划乐都美食评选、千人徒步、旅游消夏之夜等主题推介活动,进一步强化品牌营销;积极推进药草台滑雪场和射箭、赛马、攀岩运动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品、康体养生旅游,加快瞿昙、柳湾元素旅游纪念品研发生产,开展旅游商品进景区、宾馆活动等,拉动全区旅游消费。  

(六)强化旅游富民,推进乡村旅游升级。乐都是我省农业大区,素有“瓜果蔬菜之乡”的称誉。紧紧依托近邻西宁、兰州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农业大区的资源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以“农家休闲、农业观光”为主体的休闲农业和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为主体的乡村旅游。通过进一步实施《乐都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旅游扶贫总体规划》,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基地、农家乐集中区、美丽乡村,创建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村、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制定印发《乐都区乡村旅游建设服务指导标准》,创新经营发展模式,策划乡村旅游节、乡村美食大赛等活动,联合主流媒体开展“媒眼看乡村”等主题活动,推动全区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作者系乐都区副区长 周永善)